公共空间中从人与人交互研究到人机交互场景的转化
1. 引言
在非结构化的户外环境中,若机器人依赖人类支持来导航会怎样呢?我们聚焦于一个名为IURO(交互式城市机器人)的项目,该项目设想了这样一个人机交互场景:机器人被投入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没有任何预先的拓扑信息,只能依靠从路人那里获取的信息及其自身感知来导航到目标点。
为实现这一场景,IURO项目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着重考虑在公共环境中实现普通用户与机器人系统成功人机交互所需的要求和限制。已有研究表明,早期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和“实地”民族志方法对人机交互场景有益,这些研究强调了深入理解人类行为和需求对于在家庭环境中实现成功长期人机交互的重要性。
公共空间中陌生人之间的交互有其特殊性:一是交互并非预先计划;二是在开放空间进行;三是涉及潜在的共同参与者。后续的研究旨在识别对公共环境中成功人机交互至关重要的特征和属性。为此,开展了三项人与人交互(HHI)研究,以全面了解公共空间作为行程请求交互背景的情况。对这三项HHI研究进行分析,以获取人机交互的指导原则。将这些研究的数据与一项人机交互研究和相关人机交互文献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设计人机交互和后续用户研究提供参考。虽然公共空间中人与人的交互方式被视为最直观的社交交互的黄金标准,为人机交互的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提供基础,但在考虑机器人交互伙伴时,需考虑其局限性和差异。
2. 动机与相关工作
公共空间中的人机交互主要是用户与机器人系统之间的短期交互。对于主动问路的机器人系统,改善这种交互的相关方面包括:
- 通信 :以往关于人机交互中(自然语言)通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言语行为和对话轮次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88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