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云母的 57Fe NGR 研究
1. 云母分析基础
在云母的研究中,由于其局部化学性质、近邻位置等存在位点差异,总吸收线形状是大量元素贡献的总和。对于这种情况,物理上正确的分析方法是考虑四极分裂分布(QSD)。研究表明,对于存在 QSD 的情况,固有适合的基本线形是 Voigt 线形,这是基于物理考虑得出的,因为真实的 QSD 可以很好地用高斯和来表示。
此外,Fe³⁺的四极分裂(QS)不能仅用局部畸变来讨论,因为晶格和主要由晶体结构和长程电荷分布决定,所以很难比较不同结构硅酸盐的数据。例如,真三八面体云母中的[4]Fe 的 ǻQ 约为 0.5 mm/s,而脆性三八面体云母中的 ǻQ 为 0.7 mm/s。原则上,ǻQ 可以通过涉及评估相关晶格和的理论计算来解决。
2. 57Fe NGR 谱拟合及厚度效应
改善 ⁵⁷Fe NGR 谱拟合、进行厚度校正以及理解双峰分配,可使位点占有率和 Fe³⁺百分比测定的误差小于总铁含量的 1%。在没有厚度效应等伪像的情况下,探针 ⁵⁷Fe 原子核相同的电子环境会产生元素洛伦兹贡献(元素双峰)。
对于云母中吸收体厚度效应也进行了分析。理想吸收体厚度 ti 定义为在给定时间内给出最大信噪比的厚度,并且可以通过相关关系可靠计算。薄吸收体厚度 tt 定义为厚度效应可忽略的最大厚度,还提出了一种图形方法来评估具有固有宽线光谱的真实矿物吸收体的 tt。例如,对于近端元金云母 KMg₂.₉₅Fe₀.₀₅Si₃AlO₁₀(OH)₂,ni ≈ nt ≈ 0.12×10¹⁸ ⁵⁷Fe/cm²,对应约 0.8 mg Fe/cm² 或约 120 mg 矿物/cm²。对于贫铁矿物,含有大量具有大电子质量吸收系数元素的样品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