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ver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68、分布式计算中的高效算法与重构问题
本文探讨了分布式计算中的高效算法设计与重构问题,重点分析了基于有限状态机(FSM)的算法在解决复杂计算问题中的优势,以及在多方计算(MPC)交易混合中的应用。同时,详细介绍了分布式生成树重构问题及其算法实现,包括避免环的形成、保持连通性以及根节点处理等关键问题。文章还扩展到超树和最大二分匹配的重构方法,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如更复杂组合对象的重构、算法性能优化及系统的容错性和鲁棒性提升。这些研究成果为动态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系统更新与维护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7-25 13:27:06 · 21 阅读 · 0 评论 -
67、基于扁平合并的持久数据结构与后量子异步区块链套件
本文介绍了基于扁平合并的持久数据结构DFC栈,以及后量子异步区块链套件SodsBC和SodsMPC。DFC栈通过操作消除和合并技术优化并发性能,显著减少持久化指令数量。SodsBC利用并发预处理和awVSS技术实现后量子安全的异步拜占庭容错共识,具备抗量子攻击能力,并在高并发下表现出优越性能。SodsMPC则结合盲系数多项式、有限状态机和安全多方计算协议,实现后量子安全的智能合约执行,保障数据隐私和匿名性。这些技术为金融交易、供应链管理和物联网等高安全性、高并发性要求的场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未来区块链的原创 2025-07-24 15:03:07 · 15 阅读 · 0 评论 -
66、分布式系统中的性能评估与攻击缓解
本文探讨了分布式系统中的性能评估、拜占庭故障缓解、微服务架构中的隐形DoS攻击应对方法以及非易失性内存中的持久数据结构设计。重点比较了Byz-GentleRain与Byz-RCM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表现,提出了基于风险指标的SILVDDoS攻击缓解算法,并介绍了基于扁平组合技术的可检测持久数据结构DFC的实现及其性能优势。这些方法和技术为提升分布式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效支持。原创 2025-07-23 14:10:22 · 13 阅读 · 0 评论 -
65、自主机器人最优门口撤离与拜占庭容错因果一致性协议
本文探讨了自主机器人门口撤离问题和拜占庭容错因果一致性协议Byz-GentleRain。在自主机器人部分,分析了多种算法以实现点机器人和胖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最优撤离策略。在分布式系统部分,Byz-GentleRain协议首次实现了容忍任意数量拜占庭客户端的因果一致性,并通过时间戳分配和稳定时间同步机制保证系统一致性。文章还对比了不同算法和协议的性能,并讨论了其在灾难救援、工业自动化、金融交易和区块链等领域的的应用前景与未来研究方向。原创 2025-07-22 11:40:15 · 12 阅读 · 0 评论 -
64、可重构电路与机器人协调问题研究
本博文围绕可重构电路与机器人协调问题展开研究,涵盖了最大独立集的自稳定与容错机制、基于可重构电路扩展的几何变形虫模型及其在领导者选举、共识、罗盘对齐、手性协议和形状识别等任务中的高效解决方案,以及自主机器人在不同能力条件下的门口出口问题分析。通过引入可重构电路,显著提升了现有模型的效率,并为可编程物质和机器人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新思路。原创 2025-07-21 12:34:56 · 13 阅读 · 0 评论 -
63、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协作与独立集构建技术解析
本文探讨了分布式系统中两种关键技术:Delta-State JSON CRDT 和最大独立集的自稳定与拜占庭容错算法。Delta-State JSON CRDT 提供了高效的分布式数据同步与协作机制,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如协同文档编辑。最大独立集算法则在存在拜占庭节点或匿名系统环境下,确保系统在面对故障时仍能稳定运行。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性能评估展示了这些技术在提升系统鲁棒性和效率方面的价值。原创 2025-07-20 09:50:19 · 16 阅读 · 0 评论 -
62、群体机器人算法与JSON CRDT的前沿技术探索
本文探讨了群体机器人算法的形式化设计和Delta-State JSON CRDT在协作应用中的重要性。通过数学模型和形式化证明,群体机器人算法确保了复杂环境下协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适用于灾害救援和通信网络搭建等实际场景。而Delta-State JSON CRDT则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数据同步机制,通过增量状态传播和幂等性变更集,支持多种通信和存储后端,为协作应用和分布式系统提供了灵活性和高效性。这两项技术为未来的智能系统和协作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原创 2025-07-19 14:43:27 · 17 阅读 · 0 评论 -
61、两方竞争解决的最优协议
本文研究了在两方竞争解决场景下的最优协议设计,围绕最小化平均传输时间、最早传输时间和最后传输时间三个目标,分别推导出相应的最优策略及其预期性能。通过数学建模和优化分析,得出了不同目标下的传输概率序列,并提供了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决策流程。研究结果为竞争解决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多设备场景下的扩展研究指明了方向。原创 2025-07-18 15:27:07 · 10 阅读 · 0 评论 -
60、移动代理在动态环中的部分聚集与双方竞争解决的最优协议
本博文探讨了移动代理在动态环中的部分聚集问题以及双方竞争解决的最优协议。在部分聚集问题中,通过半聚集阶段和成就阶段,实现至少 g 个代理的节点聚集,保证了算法效率和复杂度的合理性。同时,在双方竞争解决中,针对 n 2 的设备情况,设计了在 avg、min 和 max 三种成本指标下的最优算法,有效解决了资源访问的竞争问题。文章还对算法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更复杂条件下的算法优化和更多设备的竞争解决协议设计。原创 2025-07-17 14:13:44 · 12 阅读 · 0 评论 -
59、动态环中移动代理的部分聚集问题解析
本文探讨了动态环网络中移动代理的g-部分聚集问题,详细解析了在不同代理数量和聚集参数条件下的高效解决算法。通过对系统模型与问题定义的描述,以及对两种主要情况(3g ≤ k ≤ 8g-2和k ≥ 8g-3)的算法分析,文章展示了这些算法在时间和移动复杂度上的平衡与优化。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该技术在传感器网络和机器人协作中的应用潜力及面临的挑战,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方向。原创 2025-07-16 12:15:34 · 14 阅读 · 0 评论 -
58、动态网络中的模 k 同步与移动代理部分聚集问题
本文探讨了动态网络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模k同步问题与移动代理部分聚集问题。针对模k同步问题,详细分析了SynchModk算法的正确性、可解性及复杂度,并提出了优化后的OptSynchModk算法以减少内存使用。对于移动代理部分聚集问题,在同步动态双向环网络中,根据k和g的不同关系,分别提出了具有渐近最优移动复杂度的解决方案。研究为动态网络环境中的同步与聚集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思路。原创 2025-07-15 14:20:22 · 10 阅读 · 0 评论 -
57、动态网络中的模 k 同步算法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一种适用于动态网络环境的模k同步算法,通过定义节点行为、网络模型及启动模型,结合形式化算法设计和数学证明,确保该算法能够有效实现节点间的模k同步。文章详细描述了算法的执行流程、关键变量的更新机制以及同步性质的理论证明,并通过复杂度分析和应用场景讨论展示了该算法的实用性与优势。原创 2025-07-14 13:47:47 · 13 阅读 · 0 评论 -
56、自主移动机器人与动态网络同步问题研究
本文探讨了自主移动机器人在异步环境下的聚集问题以及动态网络中的模k同步问题。针对机器人聚集,提出了LUMI-Gather-in-ASYNC算法,通过颜色循环(S、M、E)引导机器人向聚集点移动;针对网络同步,提出了SynchModk算法,在较弱连通性条件下实现节点的模k同步。两个算法分别解决了各自领域中的关键挑战,为未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原创 2025-07-13 09:20:37 · 19 阅读 · 0 评论 -
55、异步环境下带灯自主移动机器人的聚集问题
本文探讨了在异步环境下,带灯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如何实现聚集。通过引入LUMI模型和手性一致性条件,设计了在异步环境中模拟不公平SSYNC算法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个使用3种颜色灯的聚集算法(3-color-Gather-in-ASYNC)。文章详细介绍了相关模型、调度器机制、算法流程以及实验验证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够在异步环境下有效解决机器人聚集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不同规模的机器人系统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和较高的成功率。原创 2025-07-12 12:52:51 · 13 阅读 · 0 评论 -
54、分布式图验证与机器人聚集算法研究
本文围绕分布式计算领域中的图验证和自主移动机器人聚集算法展开研究。在图验证方面,探讨了共图和距离遗传图的分布式交互证明方法,分别实现了两轮和三轮的交互协议,并分析了其接受错误和证书大小的下界。在机器人聚集算法方面,提出了一种在异步环境下使用3种颜色灯的聚集算法,通过减少颜色数量优化了现有方案,同时结合不公平SSYNC模拟策略和势函数分析,确保了算法的可行性与收敛性。研究为分布式计算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与应用思路。原创 2025-07-11 10:17:08 · 12 阅读 · 0 评论 -
53、无向图的分布式交互证明:协图与距离遗传图识别
本文研究了无向图在分布式环境下的协图和距离遗传图识别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分布式交互证明协议。基于 Arthur-Merlin 和 Merlin-Arthur 协议模型,设计了利用双胞胎顶点和悬挂点性质的验证机制,并分析了消息大小的下界。同时,探讨了协议的优化方向和在实际场景中的潜在应用,为分布式图计算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思路。原创 2025-07-10 09:30:58 · 9 阅读 · 0 评论 -
52、俄罗斯卡片问题与图类识别的分布式交互证明
本文围绕俄罗斯卡片问题和图类识别的分布式交互证明展开研究。在俄罗斯卡片问题中,探讨了不同签名条件下的协议存在性与安全性,提出了基于不可区分性的形式化方法,并揭示了其与编码理论的关系。对于图类识别问题,重点研究了补可约图(cographs)和距离遗传图(Distance-Hereditary Graphs)的分布式交互证明协议,分别设计了高效的 dAM 和 dMAM 协议,并分析了证书大小的下限。此外,讨论了分布式交互证明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与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在更广泛图类、多轮协议优化和安全性增强等方面的研究原创 2025-07-09 14:34:16 · 9 阅读 · 0 评论 -
51、俄罗斯卡片问题的协议研究
本文深入研究了俄罗斯卡片问题中的协议设计与分析,涵盖了问题背景、协议类型、与约翰逊图的关联、基于辛格差集的协议构造等内容。重点探讨了一步协议和两步协议的信息性与安全性定义,并以经典签名(3, 3, 1)为例,展示了最小信息性协议的构建及其安全性证明。文章还对比了经典与弱俄罗斯卡片问题的不同情形,并展望了其在信息安全和通信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原创 2025-07-08 14:42:08 · 8 阅读 · 0 评论 -
50、扩展自稳定算法的格线性性与俄罗斯卡片问题信息交换
本文探讨了分布式计算领域中扩展自稳定算法的格线性性以及俄罗斯卡片问题中的信息交换研究。针对图论问题如顶点覆盖、独立集和图着色,介绍了ELLSS算法的应用,分析了其时间复杂度和最终达到的状态。同时,在俄罗斯卡片问题中,通过将协议建模为Johnson图的着色问题,研究了单向与两步协议下的信息交换机制,并讨论了最小信息传输和信息性协议的实现方式。文章最后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问题类型的扩展、近似算法的研究以及协议优化等。原创 2025-07-07 09:27:38 · 8 阅读 · 0 评论 -
49、自稳定算法的格线性扩展
本文围绕自稳定算法的格线性扩展展开,主要研究了服务需求主导集(SDDS)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最终格线性自稳定算法(ELLSS)来求解该问题。通过将算法思想推广到顶点覆盖、独立集和图着色等图论问题,展示了其广泛的应用价值。文章详细分析了算法的运行规则、收敛性、复杂度以及在不同图问题中的实现流程,证明了其在分布式环境下即使节点使用旧信息也能最终达到可行和最优状态的稳定性与高效性。原创 2025-07-06 13:50:26 · 11 阅读 · 0 评论 -
48、再生码、主动秘密共享与自稳定算法中的格线性扩展
本博客探讨了分布式存储与安全计算领域中的主动秘密共享和再生码概念,以及自稳定算法中的格线性扩展。文章分析了主动秘密共享的刷新与恢复算法、再生码的编码、修复和解码协议,同时介绍了自稳定算法中如何利用格线性属性来容忍节点读取旧值的问题。此外,还总结了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算法建模方法及格线性谓词与通信模型的应用,展示了这些技术在构建高效、稳定分布式系统中的重要价值。原创 2025-07-05 10:10:45 · 8 阅读 · 0 评论 -
47、再生码与主动秘密共享:原理、应用与安全分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再生码与主动秘密共享(PSS)的原理、应用与安全性分析。首先介绍了秘密共享的基本方案,包括Shamir方案及其扩展的主动秘密共享方案。随后分析了泄漏模型对秘密共享安全性的影响,并讨论了再生码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应用。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再生码与主动秘密共享之间的等价性,以及如何将通用对手结构(GAS)引入到秘密共享方案中,以增强其在复杂安全场景下的适用性。最后,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和安全性评估,展示了这些技术在分布式存储、云计算和物联网安全中的重要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原创 2025-07-04 13:03:43 · 15 阅读 · 0 评论 -
46、再生码与主动秘密共享:关系与启示
本文探讨了分布式系统和密码学领域中的两个关键机制——主动秘密共享(PSS)和再生码(RC)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文章介绍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共同点以及如何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此外,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模型,分析了PSS在该模型下的安全性问题,并证明了PSS和RC之间的条件等价性。通过这种等价性,可以实现从RC到PSS的效率提升以及从PSS到RC的扩展应用,例如广义解码再生码(GRC)。最后,文章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改进GRC设计、自适应RC重编码技术和广义模型下PSS安全性的深入研究。原创 2025-07-03 13:40:58 · 12 阅读 · 0 评论 -
45、具有不可靠通信的松散稳定最大独立集算法
本文探讨了在具有不可靠通信的分布式系统中,求解最大独立集(MIS)问题的三种松散稳定算法。这些算法分别基于冗余状态方法、逐步提升方法和重复方法,在不同的错误模型和系统条件下表现出各自的性能优势。Redundant-State算法适用于度为常数且错误均匀分布的场景,具有较快的收敛时间;Step-Up算法放宽了度的限制,适用于任意度的情况;Repetition算法则可以处理任意分布的错误,但需要进程ID可用。通过对比分析,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算法选择提供了指导。原创 2025-07-02 15:42:57 · 14 阅读 · 0 评论 -
44、动态环探索与松散稳定最大独立集算法
本文探讨了分布式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动态环探索算法与松散稳定最大独立集算法。动态环探索算法针对无手性代理在动态环中的探索问题,提出了连续协议、会面算法和终止探索方法,能够在有限轮数内完成环的探索。松散稳定最大独立集算法则在不可靠通信环境下,通过冗余状态、逐步提升和重复三种方法实现松散稳定,解决自稳定算法在概率性错误通信下的可行性问题。文章还分析了两种算法的优势与挑战,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降低时间复杂度、优化初始配置处理、减少收敛时间及扩展应用场景。原创 2025-07-01 12:47:38 · 16 阅读 · 0 评论 -
43、无地标动态环探索算法解析
本文探讨了在动态环结构中使用多个代理进行探索的算法。重点分析了有手性代理和无手性代理的不同探索策略。对于有手性代理,提出了基于分阶段移动的会合算法以及带终止条件的探索算法;对于无手性代理,则解决了连续一致问题,通过构造修改后的标识符并设计确定性算法实现方向一致性。这些算法在轮复杂度和代理数量上均表现出优势,为动态环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原创 2025-06-30 10:13:57 · 10 阅读 · 0 评论 -
42、平面中不同速度机器人的消息传递与动态环探索
本文围绕平面中不同速度机器人的消息传递问题以及动态环无地标节点的探索问题展开研究。在消息传递方面,分析了双机器人和多机器人算法的竞争比下界与上界,并讨论了在线算法的性能限制。在动态环探索方面,提出了一种确定性算法,解决了三个非匿名代理在无地标节点、无手性和无边交叉检测能力的情况下对动态环的探索问题。通过解决Meeting问题和Contiguous Agreement问题,实现了代理间的协作与显式终止。最后,文章总结了现有研究的贡献,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优化方向。原创 2025-06-29 14:26:19 · 12 阅读 · 0 评论 -
41、不同速度机器人在平面中的消息传递
本文探讨了不同速度机器人在平面中的消息传递问题,重点分析了基于机器人速度和初始位置的多种场景下的消息传递算法。内容涵盖阿波罗尼斯圆与最优交接点、一个机器人从源点出发的最优算法、一般情况下的最优算法、多机器人的离线近似算法以及在线算法。同时,文章对算法性能进行了对比,并给出了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合适算法的建议,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原创 2025-06-28 12:43:37 · 10 阅读 · 0 评论 -
40、机器人平面协作问题研究
本文研究了机器人在平面上的协作问题,包括聚集问题、链形成问题以及消息传递问题。针对聚集问题,提出了在OBLOT模型和Fsync调度器下的算法,可在O(Δ)个周期内完成聚集;对于链形成问题,采用GTM算法,在O(n²·log(n/ε))个周期内达到ε近似。在消息传递问题中,针对不同数量的机器人,分别设计了离线和在线算法,并分析了其竞争比下界。研究结果为机器人协作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优化方案。原创 2025-06-27 10:21:18 · 7 阅读 · 0 评论 -
39、机器人最大直线形成问题的算法研究
本文探讨了机器人最大直线形成问题,研究了在OBLOT模型和LUMI模型下的算法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两种模型的特性,以及各自算法的设计与实现方式。通过对比发现,LUMI算法在运行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OBLOT算法在无通信条件下也能逐步实现目标。文章还讨论了算法的实际应用、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机器人系统的协同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6-26 10:37:47 · 8 阅读 · 0 评论 -
38、移动机器人的新问题与算法探索
本文探讨了移动机器人领域中的一个新问题——最大直线编队问题,其目标是将机器人排列成一条长度最大的直线。文章分析了该问题在不同观察范围和机器人模型下的可解性,并介绍了OBLOT和LUMI两种算法在不同调度方式下的性能表现。同时,还讨论了最大直线编队问题与聚集问题、链状编队问题的关联,为传统编队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改进。原创 2025-06-25 12:06:05 · 14 阅读 · 0 评论 -
37、利用差异实现机器人会合:基于不同单位距离的解决方案
本文研究了在SSYNC模型下,如何利用两个机器人之间单位距离的差异来实现会合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单位距离比值ρ的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了基于机器人级别的移动算法,并通过数学引理和配置转换关系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单位距离差异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对称性打破工具,为分布式机器人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原创 2025-06-24 14:37:18 · 10 阅读 · 0 评论 -
36、高效稳定的网络脚手架:构建与分析
本文探讨了利用网络脚手架方法高效稳定地构建目标网络的策略,重点介绍了如何从Cbt网络构建Chord网络,并分析了其自稳定特性与性能。此外,文章还扩展了脚手架方法在其他网络拓扑构建中的应用潜力。在另一部分中,研究了机器人协调中的会合问题,提出利用单位距离分歧打破对称性,实现无额外假设的会合。这两部分研究为分布式系统和机器人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和理论参考。原创 2025-06-23 13:32:40 · 9 阅读 · 0 评论 -
35、高效稳定的网络脚手架:构建自稳定覆盖网络
本文探讨了构建高效稳定的自稳定覆盖网络的设计模式,重点介绍了基于Avatar框架的Avatar(Cbt)网络如何作为脚手架,逐步构建适用于大规模网络的Chord拓扑。文章分析了现有方法如传递闭包框架(TCF)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种利用局部可检查拓扑和带有反馈的信息传播(PIF)机制的收敛方法,有效控制节点度数扩展和收敛时间复杂度。原创 2025-06-22 10:33:50 · 8 阅读 · 0 评论 -
34、高效稳定Chord覆盖网络的网络支架技术
本文探讨了高效稳定的Chord覆盖网络的自稳定拓扑构建方法,提出了基于网络支架设计模式的SkipChord网络结构。SkipChord通过限制节点的度数,同时保持高效的路由性能,实现了在直径、最大嵌入度、构建时间及容错性方面的良好平衡。结合Avatar算法,SkipChord能够在多项式对数时间内完成拓扑构建,并具备亚线性度扩展能力。文章还分析了不同网络拓扑的性能差异,并探讨了SkipChord在物联网、数据中心等场景中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6-21 11:59:04 · 9 阅读 · 0 评论 -
33、通用框架的应用与启示
本文探讨了自稳定覆盖网络的设计与实现,重点介绍了基于Avatar框架的通用方法。文章详细分析了不同拓扑结构(如线性网络、完全二叉搜索树和Chord网络)对收敛时间和度扩展的影响,并提供了算法优化思路。通过对比各类拓扑的复杂度指标,读者可以了解如何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原创 2025-06-20 09:14:38 · 9 阅读 · 0 评论 -
32、自稳定拜占庭容错集群与覆盖网络的研究与应用
本文探讨了自稳定拜占庭容错集群与覆盖网络的研究与应用。在机器人集群领域,针对行进任务和探索任务,提出了基于位置函数的方法,以实现存在拜占庭机器人干扰下的任务执行。同时,研究了自稳定覆盖网络的通用框架,通过分析目标拓扑的直径、度和鲁棒性等复杂度度量,构建了高效的自稳定网络协议。此外,文章分析了现有拓扑(如环形、树形、网状拓扑)在框架下的性能,并基于框架设计了一种兼顾收敛速度和空间复杂度的新拓扑结构。研究成果为现代计算系统中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思路。原创 2025-06-19 09:20:11 · 22 阅读 · 0 评论 -
31、自稳定拜占庭容错集群的位置函数:原理、算法与任务实现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位置函数实现多机器人系统的自稳定拜占庭容错集群。文章介绍了位置函数及其集合的基本概念,定义了t-拜占庭可识别任务和基于函数的任务模型,并提出了一种通用的t-拜占庭容错自稳定算法。针对不同任务类型,如多项式任务和形状任务,分别讨论了基于Berlekamp-Welch算法和形状识别的高效实现方案。文章还对比了不同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和适用场景,分析了实际应用中的关键因素,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在存在拜占庭机器人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稳定的多机器人协同任务执行。原创 2025-06-18 10:20:38 · 9 阅读 · 0 评论 -
30、群体决策中的关键机制:蚁群与机器人的共识达成探索
本博文探讨了蚁群群体决策与机器人群体任务执行中的关键机制。首先分析了蚁群在多巢穴环境中达成共识所需的法定人数感应机制,强调其在避免群体分散、提升生存率中的作用。随后介绍了一种新的自稳定拜占庭容错框架,用于实现机器人群体在存在故障或恶意个体时的任务一致性。通过位置函数的引入,机器人能够识别并纠正错误配置,确保任务顺利执行。最后,博文比较了蚁群与机器人机制的异同,并探讨了两者在设计与应用中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前景。原创 2025-06-17 09:41:47 · 12 阅读 · 0 评论 -
29、群体感应在共识达成中的必要性
本文探讨了群体感应在蚁群迁移过程中对达成共识的必要性。通过分析蚁群在双巢穴和多巢穴环境中的行为,研究表明,在没有群体感应的情况下,随着蚁群规模的增大,达成共识的概率以指数级速度下降。而引入群体感应机制后,蚂蚁能够根据巢穴的群体规模做出决策,显著提高了共识达成的可能性。文章还讨论了群体规模对共识的影响,并展望了群体感应机制在分布式系统、团队协作和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原创 2025-06-16 16:58:27 · 35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