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役中的“野蛮人”形象与战术分析
1. “野蛮人”战斗特征概述
在古代的战斗记载中,“野蛮人”常展现出一些特定的战斗特征。他们往往容易因一点小状况或危险就选择逃跑,像 skozkr 和 írskr 人有时也会毫无缘由地逃窜,最终总是以逃跑告终。这种行为与他们的饮食和物质文化一样,被用来描绘其生活方式,使其与中世纪冰岛人相比显得低等。他们在战斗中的表现,尤其是逃跑倾向,让他们遭受嘲笑,显得勇气和战斗技能不足。
2. 古典案例中的“野蛮人”战斗表现
2.1 塔西佗笔下的不列颠人
塔西佗在对罗马将军阿格里科拉在格兰扁山战役演讲的虚构描述中,展现了罗马人对“未开化”对手的看法。不列颠人曾在夜间伏击罗马军团,但被罗马人的战斗呐喊击败。他们是所有不列颠人中最容易逃跑的,因此存活了很长时间。这与《埃吉尔萨迦》中布雷塔人的尝试、《尼雅尔萨迦》中斯科塔尔人的欺骗性攻击以及《红埃里克萨迦》中斯克莱林人的行为相似。不列颠人被比作森林中的动物,一些人从树林中突然发动攻击,另一些人则逃入树林,这在多部萨迦中也有类似情节。当不列颠人被抓住时,极度的恐惧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就像《埃尔比约加萨迦》中的纳格利惊慌逃窜一样。
在塔西佗的描述中,不列颠人战斗方式不合逻辑。他们在挑战危险时和高卢人一样大胆,但被击退时则充满恐惧。塔西佗强调了树林和沼泽地在掩护不列颠人逃跑、避免他们被彻底歼灭方面的重要性。不过,他对早期日耳曼部落的描述有所不同,认为他们冲动、坦诚,而非懦弱、狡猾。他们认为丢弃盾牌是一种特殊的耻辱,从战斗中退缩、比领袖活得更久是一生的耻辱,将军要身先士卒。但这一描述是在特定文学背景下,旨在强调日耳曼人的高尚品质,以促使罗马人进行道德改进。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