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冰岛的“他者”认知与身份构建
1. 冰岛人对“野蛮他者”的认知
冰岛人在与“他者”的接触中,对于“野蛮他者”是否为人这一概念存在一定的思考。以Skrælingar为例,他们是最具“他者性”的群体。然而,冰岛人对英俊首领的认可、Guðríðr与一位Skræling女性的交谈,以及在挪威社区中抚养两名被俘虏并皈依的Skræling儿童,这些都表明冰岛人认识到了共同的人性。
在《红埃里克萨迦》中,挪威人随意杀害一群Skrælingar时,他们声称认为这些当地人是逃犯,根据冰岛法律可以无报应地杀害,这种自我辩解暗示了对其人性的认可;而在《格陵兰人萨迦》的类似情节中,却没有给出这样的理由。
2. 冰岛人作为“他者”的境遇
中世纪冰岛文学在与欧洲大陆、英国、爱尔兰和斯堪的纳维亚接触的背景下发展。来自权力和宗教中心的历史与文学文本,其影响力、宗教意义和物质文化是冰岛无法比拟的,这无疑激励了冰岛作家,但也给他们带来了挑战。
冰岛人阅读罗马、英国等古老文明的历史记载时,会发现自己所处的世界渺小、平凡且处于边缘。与外部世界相比,冰岛社会显得落后,甚至野蛮。在许多欧洲衡量标准下,有文化的冰岛人痛苦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他者”的地位。
斯堪的纳维亚作家如西奥多里克修士和萨克索·格拉玛提库斯、不来梅的亚当的历史著作以及《挪威史》等,将冰岛描绘成野蛮、贫穷且充满奇异自然景观的地方,强调了冰岛的“他者性”和野蛮性。冰岛人在国外也会遇到这种对他们的看法,尤其是关于他们所谓的原始饮食。
3. 冰岛文学对自身历史的构建
许多冰岛作品受一种愿望的直接影响,即把斯堪的纳维亚历史,进而把自己的历史,纳入到追溯至地中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