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冰岛的“他者”认知与理论探析
1. 当代拉丁作品对冰岛观念的影响
在探索冰岛人对“野蛮他者”的理解时,一些近当代中世纪作品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作品来自冰岛之外,对于 13 世纪受过良好教育的冰岛人来说既熟悉又有趣,它们通过提供关于其他民族的信息,或者影响冰岛人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看法,塑造了冰岛人的世界观。
1.1 杰弗里·蒙茅斯的《不列颠诸王史》
杰弗里·蒙茅斯的《不列颠诸王史》(后称 Historia regum Britanniae)在冰岛广为人知。其古诺尔斯语译本《布列塔尼萨迦》(Breta sögur)最早版本存于《豪克斯书》(Hauksbók)中。该拉丁文本在 13 世纪初就已在冰岛出现,距离杰弗里创作此书不到 50 年。书中对爱尔兰人、皮克特人、撒克逊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等野蛮入侵者的负面描述,可能影响了冰岛人对野蛮人的认知。而《豪克斯书》版本的《布列塔尼萨迦》对撒克逊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呈现方式进行了调整,使其负面程度降低。
1.2 亚当·布雷默的《汉堡大主教事迹》
亚当·布雷默在 11 世纪 70 年代撰写的《汉堡大主教事迹》(Gesta Hammaburgensis ecclesiae pontificum)似乎也被冰岛用作文本来源。书中对文兰(Vínland)的描述与《文兰萨迦》有相似之处,如文兰的名称以及当地野生谷物和葡萄的描述。此外,《红发埃里克萨迦》中两个 skozkr 奴隶的描写与亚当笔下的滑雪芬兰人(Scritefini)相似,以及用布料交换珍贵毛皮的贸易场景也有相似性。亚当对冰岛的描述将冰岛人描绘成生活在地下洞穴、仅靠牲畜为生的形象,尽管他将这种生活方式视为基督教美德的典范,但冰岛人可能并不认同这种使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