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几何基础:三角形、多边形与圆的深度解析
1. 三角形的基本原理
1.1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是指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当一个三角形放在另一个三角形上面时,它们能够完全重合,用符号“≡”表示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部分相等,例如:若△ABC ≡ △DEF,则∠A = ∠D,∠B = ∠E,∠C = ∠F,AB = DE,AC = DF,BC = EF。
1.2 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用符号“~”表示相似,且对应边成比例。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多种:
- 对应角相等:若△ABC和△DEF的对应角相等,即∠A = ∠D,∠B = ∠E,∠C = ∠F,则△ABC ~ △DEF。
- 边分别平行:若AB ∥ DE,AC ∥ DF,BC ∥ EF,则△ABC ~ △DEF。
- 边分别垂直:若HJ ⊥ LM,HK ⊥ LP,JK ⊥ MP,则△HJK ~ △LMP。
- 线平行于一边:在△ABC中,若DE ∥ BC,则△ADE ~ △ABC。
- 直角三角形中垂线:在Rt△HFG中,若FL ⊥ HG,则△FLH ~ △GLF ~ △GFH。
例如,已知△PRS ~ △TWY,求边PR和TY的长度。可通过建立比例关系求解:
- 对于边PR:
[
\begin{align }
\frac{WY}{RS}&=\frac{WT}{PR}\
\frac{11.25}{15.00}&=\frac{18.75}{PR}\
11.25PR&=15.00×18.75\
PR&a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