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界面:支持推理的通信工具
1. 人类推理的重要性与本质
人类的推理能力是思考信息、进行决策以及形成对他人印象时所必需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根据讲座、书面文本、与同伴的对话等各种学习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推理。然而,人类的直觉推理和决策往往受到系统性偏差的影响,例如过度自信偏差,这种偏差会导致人们产生少量想法,并过度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在这些想法中找到正确答案。而且,任务难度越大、认知负荷越高,过度自信偏差的程度就越严重。
人类的推理过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快速、自动的“直觉”推理(类型 I 推理),这个阶段往往缺乏完全的意识控制;随后是较慢且更具分析性的过程(类型 II 推理),在这个阶段,人们会有意识地推断和评估信息,并纠正最初的错误或误解。但当认知负荷因信息复杂、时间压力、多任务处理等因素而升高时,人们往往无法进行纠正性推理。
2. 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本研究主要基于三种理论:
- 活动理论 :该理论认为活动,包括交流活动,是思考和形成新图式的必要条件。具体的交流活动会调节和引导思维,如果与任务领域相匹配,物理或交流活动可以促进对领域内容的准确思考。
- 可供性理论 :该理论预测人们会使用界面工具来参与特定的交流活动模式。例如,数字笔界面具有自然鼓励人们绘制草图和制作图表的特性。不同的界面在引发语言或非语言表征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数字工具可以被设计成增加或抑制对学习某些领域内容有益的特定活动模式。
- 认知负荷理论 :如果一个界面增加了学习特定内容所需的努力和活动,就会增加学生学习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9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