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RFID隐私框架的深入剖析
1. 关键概念的疑问与解答
在RFID系统的隐私保护研究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 为何限制A1输出干净标签 :若A1被允许输出“不干净的标签”,A2能轻易破坏零知识隐私(zk - privacy)。例如,A1选择两个等待不同轮次消息的标签(一个干净,一个不干净),A2通过向标签发送不同轮次消息就能轻松区分它们。
- 为何允许S访问预言机O :当S从头模拟一个标签,而A(由S作为子例程运行)在模拟过程中请求破坏该标签时,若S无法访问预言机,就很难甚至无法继续模拟并保持与之前模拟的一致性。
- 为何限制sview包含S的所有预言机查询答案 :这是为了限制S对预言机O的访问次数不超过A。在zk - privacy中,模拟视图sview和敌手A的真实视图viewA的不可区分性意味着,对于任何(t, n1, n2, n3, n4) - 敌手A,S对O1、O2、O3、O4的查询次数分别不会超过n1、n2、n3、n4次。
- 为何要求挑战标签Tg在实验结束时保持干净 :若敌手在实验ExpzkpA的会话结束前破坏挑战标签(即标签在被破坏时不干净),通常无法实现前向/后向隐私。因为敌手能从标签的内部状态、密钥、随机数和部分会话记录中推导出某些协议消息。
2. 后向隐私的详细解读
后向隐私意味着,即使A得知标签在第v次会话的内部状态和密钥,仍无法区分该标签在第(v + 1)次会话的运行与模拟会话的运行。在大多数实际的RFID协议中,标签在任何时刻t的内部状态和密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