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理解:概念放大与现实世界物体认知
1. 部件交换转换
部件交换转换是视觉理解中的一个重要操作。对于现象概念 (B1),会选择其中一个部分概念 (B1 → η1_i),并执行子符号操作 (η1′ = η1 ∗ η1_i) 以移除 (η1_i)。接着,选择部分概念 (B2 → η2_i),执行符号操作 (η1′′ = η1′ ⊗ η2_i) 以添加 (η2_i),从而获得新的符号名称 (η1′′),再通过部件交换转换 (Ξ′ ≡ ℘(η1′′)) 将其转换为新的现象概念 (Ξ′)。
2. 概念放大:构建整体认知
2.1 概念放大的定义
对由部件组成的现实世界物体(视觉对象)的理解,基于概念放大这一过程。概念放大是指从物体的各个部分(部件的图像)构建出整个物体的过程。由于视觉对象通常无法被整体看到,需要从一系列仅显示物体部分的图像来构建其整体,就像过去绘制地图,通过制图方法将无法整体感知的土地部分构建成示意图片,如今虽能借助卫星图像获取地球部分的精确照片,但宇宙的大部分视觉表征仍需从其部分图像构建。
2.2 概念放大与本体类别结构
概念放大使得能够将世界(宇宙)的图像构建为一系列不同尺度和不同本体类别的图像。理解视觉对象总是与在背景环境中理解该对象以及将其视为其他对象的一部分相关。例如,宇宙的部分分类链为 (νUni ≻ [τGal, τSta, τPla, …]),其中 (τGal) 是星系类别,(τSta) 是恒星类别,(τPla) 是行星类别;地球的类别由包含海洋、湖泊、河流等类别的部分分类链表示 (νEIns ≻ [τOce, τSea, τCont, …])。
理解对象通过概念放大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