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新空口中的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技术解析
1. 信息位填充与码率设计
在5G新空口中,计算得到的信息位数量 $K = k_b*z$ 可能与码块大小(CBS)不相等,此时需要添加 $(K - CBS)$ 个填充位。填充位会被附加到信息位块的末尾,通过调整提升因子和填充位,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QC - LDPC)能够支持任意长度的码块大小。
1.1 多码率设计
理论上,为每个码率专门设计一个基础矩阵可以充分优化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的性能,但这会显著增加硬件实现和标准规范的复杂度。对于LDPC基础矩阵,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调整码率,这里主要考虑高码率情况:
- 基础矩阵列穿孔 :基础矩阵的系统部分有 $k_b$ 列,校验部分有 $m_b$ 列,总列数 $n_b = (k_b + m_b)$,母码率为 $k_b/n_b = k_b/(k_b + m_b)$。若对前几列系统列进行穿孔,母码率变为 $k_b/(k_b−p_b + m_b)$。
- 选择校验部分行 :选择校验部分的前 $m_b’‘$ 行,可提高码率,对应码率为 $k_b/(k_b−p_b + m_b’‘)$。当码率继续增加超过 $k_b/(k_b−p_b + m_b’)$ 时,可进一步穿孔待传输的比特,直至达到规范支持的最高码率。
除了基础矩阵的缩放和穿孔(本质是以提升因子为粒度进行穿孔),还可以在得到提升矩阵后通过比特穿孔更精细地调整码率。
1.2 码率精细调整
通过选择基础矩阵的不同子集可以实现不同的码率。随着码率降低,编码器会生成更多的奇偶校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