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观测量与算符:经典统计中的深入探索
1. 密度矩阵中的概率信息
密度矩阵包含的局部概率信息比时间局部概率分布中的信息更丰富。时间局部概率分布对应于密度矩阵的对角元素,而其非对角元素存储的信息可用于计算更多可观测量的期望值,从而将局部可观测量的概念扩展到严格局部可观测量之外。例如,若已知步长演化算符 $\hat{S}(m)$,就可以找到与相邻自旋 $s(m + 1)$ 相关的可观测量 $B(m + 1)$ 的算符,使得 $\langle B(m + 1)\rangle$ 能从 $\rho’(m)$ 计算得出。同时,从密度矩阵还能计算如前一节提到的动量等统计可观测量的期望值。
2. 局部可观测量与非对易算符
- 相邻可观测量 :对于给定模型和步长演化算符 $\hat{S}(t)$,经典密度矩阵 $\rho’(m)$ 可用于计算可观测量 $A(m + 1)$ 或 $A(m - 1)$ 的期望值。其计算遵循量子规则:
$\langle A(m + 1)\rangle = tr{\rho’(m)\hat{A}(m + 1,m)}$
其中,$\hat{A}(m + 1,m)$ 是与可观测量 $A(m + 1) = A(s(m + 1))$ 相关的算符,第二个指标 $m$ 表示该算符对应于时间 $m$ 的局部子系统。通常,此算符在占有数基下是非对角的,因此上述迹运算涉及 $\rho’(m)$ 的非对角元素。
在时间 $m + 1$ 的局部子系统中,$A(m + 1) = A(s(m + 1))$ 是严格局部可观测量,有:
$\langle A(m + 1)\rangle = t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