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中的纪律型团队与敏捷型团队:差异与共性
在软件开发领域,交付高质量产品并确保按时、不超预算完成项目,始终是众多软件组织面临的重大挑战。项目失败不仅会对组织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危及公司的未来。为提高项目成功率,出现了纪律型和敏捷型两种不同的开发方法,它们各自的团队也具有不同特点。
1. 软件开发背景
软件项目失败的原因众多,如资源估计不准确、风险管控不力、开发实践不严谨、项目管理不善以及商业压力等。长期以来,纪律型方法(如瀑布模型、V 模型和 Rational 统一过程)被用于提升项目成功率。这些方法基于预测性方法,要求在项目初始阶段明确并记录一系列需求,按顺序执行规范、开发、验证和演化等活动。
纪律型方法的代表——瀑布模型,自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后成为行业标准。它具有低客户参与度、强文档化和项目顺序结构三大原则,优势在于各阶段不重叠,可降低项目失败风险,但缺点是灵活性差,开发后期才产生可用软件,且难以进行需求变更。
与之相对,敏捷方法是对传统软件开发的回应,旨在减少纪律型方法的固有开销,满足市场对更高生产力、灵活性和更短交付周期的需求。敏捷方法基于自适应软件开发,强调协作、自适应规划、早期交付、持续改进、定期客户反馈和频繁重新设计。
敏捷软件开发在 2001 年敏捷宣言发布后受到广泛关注,其核心价值观包括:个体与交互重于流程与工具;可工作的软件重于详尽的文档;与客户合作重于合同谈判;响应变化重于遵循计划。常见的敏捷方法有看板、极限编程(XP)和 Scrum。
Scrum 是一种以团队为中心的敏捷框架,用于维护和开发复杂产品。它通过迭代和增量过程进行项目管理和敏捷开发,包括计划活动周期(Sprints)、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