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金融化、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研究
1. 引言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实体经济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传统行业回报率大幅下降。为应对2008年由华尔街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然而,这种过度投资最终导致经济过热,大量资本在2008年后闲置在高回报的金融领域(金融、保险和房地产),造成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构失衡,最终引发了企业的“金融化”和房价的持续快速上涨。
对于金融化,不同学者持有不同观点。部分学者持负面看法,认为管理层为自身利益倾向于在资本市场进行高风险但高回报的投资,并且金融化对区域创新有负面影响。但也有观点认为,金融投资可以在企业主营业务陷入困境时减轻外部融资的负面影响,还能改善财务和管理信息质量,缓解内部和外部信息不对称,同时随着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的加深,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会显著降低。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缓解过度投资。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有助于提高资本投资效率,而盈余管理作为一种常见的歪曲会计信息的方法,与投资效率呈负相关。目前,关于盈余管理、金融化和投资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对相关研究进行拓展。
2. 文献综述
2.1 盈余管理与非效率投资
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与投资效率呈正相关,而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体现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因此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率,尤其是在更依赖公共信息的公司中。盈余管理是歪曲会计信息的常见方法,研究表明,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的公司过度投资程度也较高,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呈负相关。
2.2 金融化、盈余管理与非效率投资
对于金融化,主要有“蓄水池”和“替代投资”两种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