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学中用于伪随机数生成的数字化混沌
1 引言
随机数在密码学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用于定义加密密钥或密码。目前,随机数的生成主要依靠两种设备,且常将它们适当组合使用,分别是真随机数生成器(TRNGs)和伪随机数生成器(PRNGs)。
TRNGs 利用真正的随机物理现象,如电子噪声或某些非线性系统的混沌动力学。其输出序列具有内在的不可预测性,可通过信息论的理论工具(如香农熵)来衡量。而 PRNGs 是确定性的周期性有限状态机,旨在在周期内模拟真正随机数源的随机行为。从理论上讲,由于其确定性,通过观察生成序列,PRNGs 可能被预测。不过,部分 PRNGs 家族被归类为“安全”,即其算法结构的计算在预测任务中,对于给定的计算设备和已知最快算法,随着问题规模增大,所需计算时间渐近不可行。但需注意,即使属于渐近安全的 PRNGs 家族,给定的生成器也可能因初始种子的某些值而生成短周期(不安全)序列。因此,除了算法结构的加密鲁棒性,加密 PRNG 生成的序列还需通过一定数量的标准统计测试。
本文提出以某些混沌系统为参考,设计基于非线性同余的 PRNGs。具体内容如下:
- 简要比较线性和非线性 PRNGs。
- 概述基于统计稳定混合动力系统的 TRNGs 的理论基础,重点关注 Rényi 映射家族。
- 探讨混沌系统和伪混沌系统动力学之间的联系。
- 研究如何对 Rényi 映射进行数字化,并讨论如何设置数字化轨迹的最小周期长度。
- 介绍两种基于从 Rényi 映射导出的非线性递推关系设计 PRNGs 的方法,并报告 NIST SP800.22 标准统计测试套件的结果。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2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