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中的莫尔斯势与氢原子研究
1. 自旋 - 轨道耦合与简并能级分裂
在量子物理中,简并的各向同性振子能级在自旋 - 轨道耦合作用下会发生分裂。这种分裂现象对于理解原子核的壳层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图中展示了直到 (n = 3) 的简并各向同性振子能级,这些简并能级经自旋 - 轨道耦合后被分开,形成的壳层由粗虚线隔开。与原子情况不同,这里的自旋 - 轨道耦合“很强”,其导致的能级移动与未移动能级间的间距处于同一数量级,而在原子情形中,自旋 - 轨道相互作用只是总能量间距的一小部分。
2. 三维莫尔斯势
2.1 有效势的引入
莫尔斯势是一种广泛用于描述双原子分子的势能函数。之前在求解其定态薛定谔方程(TISE)时,假设分子不旋转,可将问题当作一维处理。若考虑分子旋转,则需在势能中加入离心项以形成有效势:
[U_{eff}(r) = D_e\left(e^{-2\alpha(r - r_e)} - 2e^{-\alpha(r - r_e)}\right) + \frac{j(j + 1)\hbar^2}{2\mu r^2}]
其中,(r) 是核间距,(D_e)、(\alpha) 和 (r_e) 是每个双原子分子特有的常数,(\mu) 是两个原子核的约化质量,量子数 (\ell) 被 (j) 取代,(j) 是与分子旋转相关的量子数。
2.2 刚性转子近似及其局限性
当 (j = 0) 时,之前的解与使用上述有效势的径向解相同。对于 (j\neq0) 的情况,可采用刚性转子近似,即认为即使在激发转动能级下,核间距 (r_e) 也无明显变化。在该近似下,只需在离心项中将坐标 (r) 替换为常数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47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