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集成软件质量预测框架解析
1. 框架概述与应用范围
在软件质量评估中,可在每个阶段甚至每个任务后进行验证,特别是对于大型复杂的任务和模型。同时,部分任务组可迭代执行直至达到特定目标。该框架可用于不同层次的软件质量分析,涵盖模块、包、组件、应用程序或包含一组应用程序的系统。不过,构建模型耗时较长,对于模块或包等较小的软件部分,框架可能效率不高,但通过模型、知识和数据的复用,仍具有成本效益。
2. 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
2.1 知识库构建
依据既定框架,开发了用于集成软件质量预测的贝叶斯网络。由于尚未完成问卷调查,模型基于已开发的知识库构建。知识库整合了专家知识、软件质量文献中的经验数据以及作者和合作者的科研与行业经验。具体知识和模型领域的开发来源如下:
- 变量选择(特征和子特征)。
- 特征间的关联。
- 变量选择(质量度量)。
- 变量的概率定义。
- 可控因素。
软件质量特征间的关系可通过图展示,“+”表示正相关,“-”表示负相关,空白表示无显著关系。这些关系基于文献和专家知识定义,可根据具体项目环境调整。
为使模型用于决策支持,引入了可控变量,反映特定阶段分配的工作量和过程质量。这些可控因素对部分质量特征有积极影响:
- 需求工作量和需求过程质量影响功能适用性、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可用性和灵活性。
- 实现工作量和实现过程质量影响功能适用性、可靠性、性能效率、可维护性、可用性和灵活性。
- 测试工作量和测试过程质量影响可靠性、兼容性、性能效率、可用性和安全性。
需注意,工作量对软件质量的影响并非
贝叶斯网络在软件质量预测中的应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98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