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用户体验与特性解析
1. 可穿戴设备的定义与特性
可穿戴设备最初被定义为“融入用户个人空间、由用户控制且具有操作和交互稳定性的计算机”,如今它以能即时提供信息而闻名。最初,这种个人计算模式旨在解放用户双手,并为工业和军事领域提供快速获取信息的途径。近年来,随着微处理器的广泛使用和通信网络的普及,可穿戴设备有了更多的定义,如响应性和感知性、数字伴侣、第二层皮肤等。
可穿戴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有四个根本区别:
- 感知性(Sentience) :可穿戴设备不只是对刺激做出反应,它有数字身份,能识别自身在网络中的位置,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处理感知周围环境。不过,这种自主感知依赖于其第二个特性——连接性。
- 面向身体的物质性(Body - oriented materiality) :与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不同,可穿戴设备的物质性主要面向身体,旨在提取与身体模式相关的特定信息,如昼夜节律、血糖指数、压力、温度变化等。
- 模型 - 平台生态系统(Model - platform ecosystem) :可穿戴计算依赖平台来处理大量数据,并根据观察到的模式生成信息。它利用平台扩展对象的计算属性,构建叙事,并基于广泛的对象、公司和第三方网络做出决策。
- 表演性感知(PS,Performative Sensibility) :可穿戴设备是一个行动者网络,其感知性不同于嵌入对象中的传感器的其他敏感属性。PS 是算法感知和性能的集合,通过从环境和身体中提取信息的网络处理和解释来实现。没有网络,设备只是一个普通的“可感知对象”;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1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