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拿破仑的行军赋予声音:识别图形 - 语言区别的听觉关联
在信息展示领域,如何让视觉图形信息对盲人或低视力人群也能友好呈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聚焦于将查尔斯·米纳德(Charles Minard)描绘拿破仑俄国战役的经典图形进行听觉化设计,以解决图形信息在转化为文本过程中信息丢失的问题。
1. 为无障碍访问将图形转换为文本
查尔斯·米纳德的《1812 - 1813年俄国战役中法国军队人员连续损失的形象地图》堪称视觉信息设计的典范,它在二维空间中呈现了六种类型的数据。两条“流线”分别代表军队的行军路线:上部的棕褐色线条描绘了军队对俄国的入侵,而下部的黑色线条则展示了他们从莫斯科撤回波兰的撤退路线。黑色的“撤退”线还与带有日期和温度读数的温度刻度相关联。沿着流线的每个点的位置传达了军队的位置(纬度和经度)、行军方向和行军距离。军队数量既通过流线上不同点的文字数字表示,也通过流线本身的粗细来体现,每毫米的粗细代表10,000名士兵。
对于视力正常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将图形内容视为文字、数字和起伏图形形状的有效整合。然而,盲人或低视力人群通常只能通过声音来获取这些信息,即完全由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文字流组成的声音翻译。许多盲人或低视力人群依赖于网络内容无障碍指南(WCAG)等方法,将图形转换为文本描述,然后通过屏幕阅读器以语音合成的方式听觉访问。这些文本描述本质上是为了传达信息图作者的意图。
虽然像离散的军队数量、孤立的温度读数和各种地标(河流、城镇、战场的名称)等文本标签可以很容易地用纯文本描述,但二维地图上这些元素之间的精确空间关系以及它们的实时变化是通过图形传达的。此外,温度读数的变化与军队数量之间的重要关联也是通过图形传达的。这种根本差异可以理解为“图形
图形信息听觉化设计助力无障碍访问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