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输运与量子泵浦:原理、特性及应用
1. 引言
量子输运作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主要处理多体和非平衡问题。在深入探讨量子输运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经典的电路定律。1826 年,乔治·西蒙·欧姆发表了线性电路的基本定律 (V = RI),其中 (V) 是金属线两端的电位差,(I) 是电流,(R) 是电阻。对于圆柱形导线,(R = \rho\frac{L}{A}),这里 (L) 是导线长度,(A) 是横截面积,(\rho) 是电阻率,(\sigma = \frac{1}{\rho}) 是电导率。
经典的德鲁德理论将传导电子视为点电荷,它们在电场中加速,但会与金属的离子核心发生散射,产生类似摩擦的效果。该理论对于碱金属在定性上是正确的,但预测当导线长度 (L) 很小时,电阻应趋近于零,电流会发散。然而,高中所学的电路定律仅适用于宏观世界。当线性尺寸小于电子平均自由程 (\lambda)(例如铝中约为 22 nm,铜中约为 55 nm)时,电子的运动变为弹道运动,此时电路遵循量子定律。
2. 量子世界中的电阻特性
在量子世界中,维度的意义比经典物理学中更为重要。在 (x - y) 平面上扩展的薄膜中,沿 (z) 方向存在激发,但如果厚度为 (L_z),创建这些激发所需的能量约为 (\frac{\hbar}{2mL_z^2}),其中 (m) 是电子质量。因此,在低能量和低温条件下,物理现象几乎完全是二维的。同样,纳米线和碳纳米管可以用一维模型很好地描述。
在低电容隧道结中,在小偏压下会观察到库仑阻塞现象,即量子点中存在一个电子会阻止其他电子跳跃,从而导致电阻增加。纳米器件在当今科学和技术领域非常流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0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