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输运与超导理论解读
1. 量子输运中的结合能与费米球稳定性
在量子输运和量子泵浦的研究中,当考虑积分区间较窄时,可将 $\rho$ 视为常数。由此,能量 $E$ 会从无扰动值 $2\epsilon_{k}$ 偏移至 $2\epsilon_{k} - \Delta$,其中结合能 $\Delta$ 的表达式为:
[
\Delta = \frac{2\omega_{D}}{e^{\frac{2}{V\rho(E_{F})}} - 1}
]
这表明,即使 $V$ 很小,电子对也会发生结合($\Delta > 0$)。这意味着在存在配对相互作用的情况下,费米球是不稳定的,我们最初的假设并不正确,但这也为构建令人满意的理论提供了线索。
2. BCS 理论概述
为了解释超导现象,我们需要找到由电子对形成的基态以及相应的低能激发态,这些激发态决定了超导体惊人的物理性质。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由 John Bardeen、Leon N. Cooper 和 John Robert Schrieffer 提出的 BCS 理论(他们于 1972 年获得诺贝尔奖)。BCS 理论包含裸电子、库仑排斥力、声子以及电子 - 声子相互作用。该理论指出,靠近费米能级、具有相反自旋和动量的电子会形成束缚对,并产生可观测的物理效应。
3. BCS 哈密顿量
我们考虑一个简化模型,即简化的 BCS 哈密顿量,其表达式为:
[
H_{BCS} = \sum_{k} \epsilon_{k}(n_{k\uparrow} + n_{-k\downarrow}) + \sum_{k,k’} V_{k,k’} c_{k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