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均欧氏距离的不完整数据集K-Means聚类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领域,不完整数据集的聚类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传统的聚类算法,如K-Means,在处理包含缺失值的数据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平均欧氏距离(MDE)来处理不完整数据集的K-Means聚类方法。
1. 不完整数据距离度量
当处理可能包含缺失值的点对之间的距离时,我们需要一种特殊的度量方法。假设有一个点集 $A \subseteq R^K$,对于第 $i$ 个属性 $A_i$,其条件概率将根据 $A$ 中该属性的已知值来计算(即 $P(A_i) \sim \chi_i$),其中 $\chi_i$ 是第 $i$ 个坐标的分布。
给定 $A$ 中的两个样本点 $X$ 和 $Y$,目标是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设 $x_i$ 和 $y_i$ 分别是点 $X$ 和 $Y$ 的第 $i$ 个坐标值,有以下三种可能情况:
1. 两个值都已知 :当 $x_i$ 和 $y_i$ 的值都已知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定义为欧氏距离:
- $D_E(x_i, y_i) = (x_i - y_i)^2$。
2. 一个值缺失 :假设 $x_i$ 缺失而 $y_i$ 已知。由于 $x_i$ 的值未知,无法直接计算欧氏距离。我们将距离建模为从其属性分布 $\chi_i$ 中随机选择一个点并计算其距离,该计算的期望即为我们所求的距离。平均欧氏距离(MDE)近似为:
- $MDE(m_i, y_i) = E[(x - y_i)^2] = \int p(x)(x - y_i)^2dx = (y_i - \mu_i)^2 + (\sigm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