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集理论:概念、性质与应用探索
1. 模糊概念引入:从沙漠选瓶问题谈起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在沙漠中已经一周没有喝水,此时面前出现两个瓶子,分别标记为 C 和 A。瓶子 C 标注着 LðCÞ ¼ 0:91,瓶子 A 标注着 Pr½A 2 L ¼ 0:91。你必须从其中一个瓶子中取水饮用,你会如何选择呢?
大多数人面对这个选择时,会考虑到瓶子 C 中的液体虽然可能是像沼泽水这样不太优质的水源,但不太可能是盐酸等致命液体。这里的 0.91 表示瓶子 C 中的液体与可饮用液体(如纯净水)有较高的相似度。而瓶子 A 有 0.91 的概率是可饮用的,这意味着在大量的试验中,大约 91%的情况下 A 中的液体是可饮用的,但仍有 9%的概率是致命的,相当于大约十分之一的风险。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尝试饮用瓶子 C 中的液体。
进一步观察,如果我们发现瓶子 C 中装的是 Dixie 啤酒,瓶子 A 中装的是盐酸,此时瓶子 C 的隶属度值不变,而瓶子 A 的概率值从 0.91 降至 0.0。这个例子表明,模糊隶属度和概率代表着不同类型的信息:模糊隶属度表示对象与不精确定义属性的相似程度,而概率传达的是相对频率的信息。
2. 类型 - 1 模糊集的性质研究
在规则系统中,规则可能会使用“和”“或”“除非”“非”等词汇,但相关数学运算通常是基于使用“和”与“或”的规范规则进行的。因此,了解一些常用定律在不同 t - 范数和 t - 余范数下是否成立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集合论定律,以及它们在最大 t - 余范数和最小或乘积 t - 范数下是否满足的情况:
| 集合论定律 | 最小 t - 范数 | 乘积 t - 范数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0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