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博弈理论与知识信念逻辑的深入探讨
1. 合作博弈理论的拓展方向
1.1 计算复杂度与相关定理
在合作博弈理论中,存在一些关于计算复杂度的重要结论。对于由仅含合取模式的边际贡献网络(MC - net)指定的合作博弈,沙普利值(Shapley value)可以在与输入规模呈线性关系的时间内计算得出。然而,当允许使用其他逻辑连接词时,目前还没有已知的高效算法来计算沙普利值。因为计算沙普利值本质上涉及对超几何分布变量的因子求和,而这个问题没有已知的封闭形式解。
由于 MC - net 是加权图博弈(WGGs)的推广,确定核心是否为空以及一个支付向量是否属于核心这两个问题都是 coNP 困难的。不过,存在一种算法,它可以在仅与 MC - net 图形表示的树宽呈指数关系的时间内解决这两个问题。
1.2 替代合作博弈模型
1.2.1 非转移效用(NTU)博弈
在某些情况下,可转移效用的假设并不合理,例如由于法律原因(参与者不能进行旁支付)或参与者没有通用货币。这种情况被描述为非转移效用(NTU)博弈。
非转移效用合作博弈是一个二元组 (N, v),其中:
- N 是一个有限的参与者集合,用 i 索引。
- v : 2^N → 2^R^|S| 将每个联盟 S ⊆ N 与一组价值向量 v(S) ⊆ R^|S| 相关联,这些向量可以解释为联盟 S 为其每个成员所能实现的不同支付集合。
与可转移效用合作博弈不同,NTU 博弈明确列出了所有可能的支付分配方式,并禁止其他分配。在 NTU 博弈中,虽然之前关注的支付分配问题似乎不再存在,但研究哪些联盟会形成是一个有趣的问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