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数字金融普惠:现状、挑战与机遇
1. 引言
金融普惠是全球重要目标,各国央行、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非政府组织(如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扶贫协商小组、金融普惠联盟)纷纷采取行动,以提升全球贫困和弱势群体的福祉。与此同时,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和通信革命之中,这将加速金融普惠的进程。
自2004年以来,利用移动技术为银行服务不足和无银行账户人群提供金融服务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即使在最贫困的20%家庭中,近十分之七拥有手机。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预测,到2030年,20亿目前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将通过手机存钱和支付。
本文将探讨东南亚数字金融普惠的现状,预测这些国家如何从技术革命中受益,并分析加速金融普惠所需的关键支持。
2. 数字金融普惠的定义与回顾
2.1 金融普惠
“金融普惠”尚无正式定义,通常涉及两个方面:金融产品的“可获取性”和客户对服务的“使用方式”。例如,行动导向智库Accion的金融普惠中心将其定义为:“所有人都能以可承受的价格、便捷的方式、有尊严地获取一系列优质金融服务的状态。金融服务由多种提供者(大多为私人)提供,覆盖所有有需求的人群,包括残疾人、穷人、农村居民和其他被排斥群体。”
金融普惠有两个难以量化的维度:一是服务质量是否符合客户需求;二是金融服务的定性使用,即是否能广泛改善弱势群体的经济状况。
衡量金融普惠的数据可分为需求和供给两方面:
- 需求侧 :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与盖洛普合作资助的全球金融普惠数据库(Global Findex)提供了跨国分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