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应用粒度分类框架与跨组织工作流的自适应外包
1. 工作流应用粒度相关内容
在工作流系统中,围绕中央工作流引擎开发特定活动的应用组件会导向工作流特定应用的设计。部分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为用户提供开发小型应用的功能,如表单生成器和脚本语言,这些工具的功能在很多情况下足以设计整个工作流应用。
在集成工作流应用里,WfMS掌控整个数据管理。因为不仅工作流相关数据,应用数据也通过工作流引擎和被调用/集成应用间的接口进行交换。WfMS必须全面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所以相关数据应存储在中央存储库,以减少冗余和其他完整性问题。
从参与者权限角度看,“沙”场景比“石”场景敏感度低。在“沙”场景中,WfMS对用户访问权限进行集中控制,访问控制可嵌入WfMS的角色概念中。
随着工作流模型复杂度增加,活动协调的重要性上升,但应用协调的重要性会随着外部应用被工作流特定集成应用取代而降低。参与者协调的重要性也在增加,因为参与者和活动的分配是人员解决流程的一部分,且完全在WfMS内维护。为将流程管理者分配到工作流流程的各个部分,需使用WfMS的专有功能。
在监控和控制方面,随着工作流模型复杂度增加,记录的审计跟踪数据量也会增加。一方面,这能对运行中的工作流实例进行详细监控,增强对客户和供应商查询的响应能力;另一方面,基于历史工作流数据的控制由于抽象程度低,会产生大量数据,因此需要使用数据挖掘系统或流程信息系统等工具来分析审计跟踪数据。
不同应用粒度级别对WfMS的单一协调机制有不同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
| 应用级别 | 应用协调 | 活动协调 | 参与者协调 | 数据协调 | 管理与控制 | 数据一致性 |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1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