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元胞自动机(QCA)设计规则的起源、动机与初步探讨
1. QCA 时钟机制及其优势
QCA 时钟机制在 QCA 设计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理论适用于金属或分子 QCA 细胞。该机制基于对量子阱的周期性操作,以实现二进制运算和数据移动。具体而言,研究聚焦于能在单稳态和双稳态之间周期性转换的系统,QCA 时钟控制着系统处于何种状态,进而决定设备是激活还是无效。
在计算开始时,QCA 细胞处于单稳态的恢复状态。在切换阶段,通过外部能量源(时钟)施加输入电位,使系统从单稳态转变为双稳态,细胞的二进制状态由输入电位决定。在切换时钟阶段结束时,二进制信息在保持阶段被锁存,处于保持阶段的细胞可驱动另一个 QCA 细胞。最后,系统恢复到原始的单稳态,过程循环进行。
与当代基于 FET 的逻辑相比,这种时钟方案具有显著的节能潜力。若电位变化足够缓慢,使细胞始终接近其基态(准绝热),则每次二进制操作的能量耗散可降低至 log(2)kT 以下,而基于 FET 的逻辑能耗为 106kT。此外,QCA 中固有的流水线操作有助于缓解非时钟、边缘驱动的 QCA 架构因热力学考虑而产生的尺寸问题,避免亚稳态并提供增益。
2. 可实现的 QCA:分子 QCA 视角
分子 QCA 具有诸多优势。由于分子尺寸小(1 - 5 nm),库仑能较大,可在室温下运行,且 QCA 切换的功耗低,使得高密度分子逻辑电路和存储器成为可能。
在分子 QCA 中,“点”的角色由分子内的氧化还原(redox)位点扮演。具有至少两个氧化还原中心的分子适用于 QCA,可构建具有 2、3 和 4 个“点”的分子。以 3 - 点细胞为例,分子呈“V”形,电荷可位于“V”形的三个点上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16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