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鼻窦的开放手术入路

鼻窦的开放手术入路

1. 上颌窦

大多数上颌窦病变可通过内镜鼻窦手术成功治疗。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甚至可以触及到鼻窦最前外侧的部位。不过,掌握经上颌窦入路处理眼眶和颅底病变的知识和技能仍十分重要。

1.1 上颌窦穿刺/冲洗
  • 历史 :19世纪,Lichtwitz首次描述了经下鼻道穿刺上颌窦的方法,用于治疗感染性上颌窦炎。他设计的“Lichtwitz”套管针和插管至今仍在使用。尽管内镜技术的进步使上颌窦冲洗术在很大程度上被淘汰,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操作简单且经济有效的方法对于获取诊断性抽吸物仍非常有用。
  • 操作步骤
    1. 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进行,用浸有局部麻醉剂和肾上腺素(如4%利多卡因加1:10,000肾上腺素)的棉片准备下鼻道。
    2. 若为全身麻醉,术中同侧眼睛应保持暴露。
    3. 将套管针置于下鼻甲附着处下方,朝向同侧耳廓方向。
    4. 外科医生应将食指放在套管针尖端上方三分之一处,作为安全缓冲。
    5. 牢固转动套管针,当穿透鼻外侧壁时会有突破感。
    6. 拔出套管针,将插管留在窦内。
    7. 用注射器抽吸窦内液体,将脓液送检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8. 如有需要,可用温盐水冲洗鼻窦。
    9. 若患者清醒,应指导其保持口腔张开,并在其下颌下方放置弯盘,以收集冲洗出的鼻窦内容物。
1.2 Caldwell Lu
【四轴飞行器】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模拟器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模拟器的研究展开,重点介绍基于Matlab代码实现的四轴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构建了考虑非线性特性的飞行器数学模型,涵盖姿态动力学与运动学方程,实现了三自由度(滚转、俯仰、偏航)的精确模拟。文中详细阐述了系统建模过程、控制算法设计思及仿真结果分析,帮助读者深理解四轴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特性与控制机制;同时,该模拟器可用于算法验证、控制器设计与教学实验。;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编程能力的高校学生、科研人员及无人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尤其适合从事飞行器建模、控制算法开发的研究生和初级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四轴飞行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学习与仿真验证;②作为控制器(如PID、LQR、MPC等)设计与测试的仿真平台;③支持无人机控制系统教学与科研项目开发,提升对姿态控制与系统仿真的理解。;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Matlab代码逐模块分析,重点关注动力学方程的推导与实现方式,动手运行并调试仿真程序,以加深对飞行器姿态控制过程的理解。同时可扩展为六自由度模型或加外部干扰以增强仿真真实性。
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多智能体点对点过渡轨迹生成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MPC)的多智能体点对点过渡轨迹生成研究”展开,重点介绍如何利用DMPC方法实现多智能体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协同轨迹规划与控制。文中结合Matlab代码实现,详细阐述了DMPC的基本原理、数学建模过程以及在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涵盖点对点转移、避障处理、状态约束与通信拓扑等关键技术环节。研究强调算法的分布式特性,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与鲁棒性,适用于多无人机、无人车编队等场景。同时,文档列举了大量相关科研方向与代码资源,展示了DMPC在径规划、协同控制、电力系统、信号处理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自动化、控制理论或机器人学基础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智能系统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熟悉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对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优化算法有一定兴趣或研究需求的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多智能体系统的轨迹生成与协同控制研究,如无人机集群、无人驾驶车队等;②作为DMPC算法学习与仿真实践的参考资料,帮助理解分布式优化与模型预测控制的结合机制;③支撑科研论文复现、毕业设计或项目开发中的算法验证与性能对比。;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提供的Matlab代码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DMPC的优化建模、约束处理与信息交互机制;按文档结构逐步学习,同时参考文中提及的径规划、协同控制等相关案例,加深对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整体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