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的开放手术入路
1. 上颌窦
大多数上颌窦病变可通过内镜鼻窦手术成功治疗。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甚至可以触及到鼻窦最前外侧的部位。不过,掌握经上颌窦入路处理眼眶和颅底病变的知识和技能仍十分重要。
1.1 上颌窦穿刺/冲洗
- 历史 :19世纪,Lichtwitz首次描述了经下鼻道穿刺上颌窦的方法,用于治疗感染性上颌窦炎。他设计的“Lichtwitz”套管针和插管至今仍在使用。尽管内镜技术的进步使上颌窦冲洗术在很大程度上被淘汰,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操作简单且经济有效的方法对于获取诊断性抽吸物仍非常有用。
- 操作步骤 :
- 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进行,用浸有局部麻醉剂和肾上腺素(如4%利多卡因加1:10,000肾上腺素)的棉片准备下鼻道。
- 若为全身麻醉,术中同侧眼睛应保持暴露。
- 将套管针置于下鼻甲附着处下方,朝向同侧耳廓方向。
- 外科医生应将食指放在套管针尖端上方三分之一处,作为安全缓冲。
- 牢固转动套管针,当穿透鼻外侧壁时会有突破感。
- 拔出套管针,将插管留在窦内。
- 用注射器抽吸窦内液体,将脓液送检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 如有需要,可用温盐水冲洗鼻窦。
- 若患者清醒,应指导其保持口腔张开,并在其下颌下方放置弯盘,以收集冲洗出的鼻窦内容物。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