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文档与策略全解析
1. 软件测试标准概述
标准在规范业务流程和程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明确产品、服务或流程的要求,促进商品自由流通,推动出口,支持各领域的合理化和质量保证,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提升生活质量。
软件测试的标准化进程相较于其他行业起步较晚。比如,英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启动软件测试人员的认证流程,并于1997年推出了ISEB认证计划。1998年首次提出IEEE 829的一个版本以建立特定的测试文档,该版本在2008年进行了扩展和更新。
IEEE 829《软件测试文档标准》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发布,描述了一套用于软件测试文档的八项基本文档。当前版本是IEEE 829 - 2008,它规定了每个文档的形式和内容,但不强制规定必须使用哪些文档。此标准适用于传统的瀑布模型软件项目和敏捷项目。2013年9月,国际标准ISO/IEC/IEEE 29119的第一部分发布,在国际上取代了IEEE 829标准。这些标准文档可分为以下三类:
| 类别 | 说明 |
| — | — |
| 测试概念类 | 如测试计划等,指导测试活动规划和组织 |
| 测试规范类 | 包含测试设计、用例和程序规范等 |
| 测试报告类 | 总结测试运行结果等 |
2. 测试概念详解
测试计划明确了测试活动的范围、方法、手段和进度。它确定了要测试的元素、产品功能、测试任务、负责人员以及相关风险。测试概念为测试活动的规划和组织提供了指导。以下是创建测试概念时实用的结构:
1. 引言
- 测试概念的标识
- 范围和覆盖度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6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