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身份与去中心化金融:Web3时代的变革力量
1. 去中心化身份架构
去中心化身份系统主要由四层构成,各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构建起信任体系。以下是各层的详细介绍:
| 层级 | 功能描述 | 信任层级 |
| — | — | — |
| 治理层 | 治理机构或专业团体发布治理框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需遵循此框架。 | 人类层面 |
| 凭证层 | 存在VC(可验证凭证)生态系统,涉及发行人、验证者和持有者。 | 人类层面 |
| 通信与接口层 | 包含数字代理、钱包等通信接口组件。 | - |
| 身份与密钥层 | 包括DID(去中心化身份标识符)、DID注册表和VDR(可验证数据注册表)。 | 技术(加密)层面 |
从这个架构可以看出,底层两层侧重于在技术(加密)层面实现信任,而顶层两层则在人类层面达成信任。
2. 以太坊中的身份
以太坊区块链上的账户可被视为DID。任何人都能在无需许可且不依赖集中式服务器的情况下生成任意数量的账户。虽然这些账户并非严格意义上的DID,也没有关联的VC,但因其无需许可的特性,可将其看作DID。
类比之前讨论的DID和SSI(自我主权身份)生态系统,以太坊账户拥有私钥和公钥。公钥可视为控制器的身份标识,私钥则用于签署消息。以太坊区块链可作为存储DID的VDR,任何颁发给DID的VC都可通过验证存储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发行人DID在链上进行验证,这可以通过一个存储所有DID的智能合约来实现。
3. Web3、DeFi和元宇宙中的身份
3.1 身份范式的演变
在Web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