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与寻址:原理、结构与解析机制
1. 邻居发现效率优化
在节点交互的过程中,邻居发现的效率至关重要。由于其受规模大小以及循环风险的影响,该过程的效率高低不定。为了提升效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 施加结构顺序 :对与节点隔室相交的所有隔室集合施加结构顺序,并限制邻居发现的传播方向。简单来说,就是强制建立分层结构。
- 更细粒度的控制 :在节点隔室内配置哪些隔室可以通过其他隔室搜索邻居,甚至在实体级别进行控制也很容易实现。
2. 节点隔室内的邻居发现
节点隔室具有特殊的邻居概念,其内部的所有实体原则上都可以互为邻居。由于在节点隔室内进行“广播”的成本与真正的分布式隔室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在节点隔室内广播各种邻居搜索请求。
在实际应用中,只有那些能够提供合理通信服务的实体才被视为邻居。这就引出了节点隔室内的服务图概念。服务图是一种对不同数据传输实体之间关系进行形式化的方式,图中的链接表示构建更高层次服务所需的某个服务。构建服务图需要以下几个要素:
- 特定语言(本体) :用于描述传输服务。
- 实体集上的邻居发现 :识别哪些实体可以为彼此提供有用的服务。
- 传统的链路状态路由信息交换协议 :用于在节点隔室内分发有关某些实体存在的信息。
通过服务图上基于语义的邻居关系,实体可以有效地将实际邻居的搜索范围限制在那些能够提供所需通信服务的隔室中。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9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