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量子计算:从基础到实践
焊接失败与二维簇态构建
在簇态焊接过程中,焊接失败的情况有所不同。I 型焊接会导致簇链断裂,而 II 型焊接仅会缩短链长,并在被测量子比特附近产生一个冗余量子比特。由于将两条断裂的链焊接在一起会消耗资源,因此应尽可能避免 I 型焊接。不过,我们可以利用失败的 II 型焊接门的特性,在簇态链之间高效构建垂直链接,从而产生二维簇态。
具体步骤如下:
1. 对两个不同链状簇态的量子比特执行 II 型焊接门操作。
2. 若焊接门操作成功,则在链状簇态之间有效形成垂直链接,构建二维簇态。
3. 若焊接门操作失败,每个链状簇态会在顶部生成一个冗余量子比特,随后可对这两个冗余量子比特执行 I 型焊接门操作。
4. 若 I 型焊接门操作成功,则构建垂直链接;若失败,两个链状簇态将失去这两个冗余量子比特。
5. 对于足够长的簇态链,可重复此过程直至成功。
光学量子计算中的误差
在 KLM 方案中,假定单光子源、线性光学元件和单光子探测器是理想的,通过量子隐形传态将概率性量子门转变为接近确定性的量子门,从而实现可扩展的量子计算。然而,在实际的光学量子计算中,由于退相干效应,误差不可避免。幸运的是,相关学者提出了量子纠错码(QECC)的概念,并证明只要量子门的误差概率低于某个容错阈值,就可以实现任意长且准确的量子计算,这就是量子计算领域著名的阈值定理,为量子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探测器误差
在光学量子计算中,主要通过光学探测器获取编码在光子上的量子信息。探测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能告知检测到的光子数量,称为可区分光子数的单光子探测器;另一种仅能告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