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入门:基础概念与实践工具
1. 超导量子比特与性能指标
1.1 超导量子比特的尺寸与频率
超导量子比特通常工作在 5 GHz 的能量间距下,在这个频率下,我们可以使用优质的微波工具,并在稀释制冷机的 10 mK 基温下运行。根据光速公式 (c = \lambda \cdot f)(其中 (c \approx 3\times10^8 m/s) 为光速,(\lambda) 为波长,(f) 为频率),对于 5 GHz 的频率,光的波长约为 60 mm。但在实际中,由于超导量子比特的谐振器通常制作在硅或蓝宝石芯片上,光在这些材料中的速度会降低(硅中约为 (7.5\times10^7 m/s),蓝宝石中约为 (1.5\times10^8 m/s)),因此芯片上的谐振器尺寸可以缩小到几毫米。
1.2 不同量子比特平台的性能指标
比较量子比特平台的关键性能指标包括相干时间(通常记为 (T_2) 时间)和弛豫时间(通常记为 (T_1) 时间)。
- 相干时间 (T_2) : 表示量子比特能够保持其叠加态的时间。实验过程为:从量子比特处于基态(在布洛赫球的 z 轴正方向)开始,施加 90° 的 (R_x) 或 (R_y) 旋转使其处于布洛赫球的赤道平面,然后等待相位或叠加态完全退相干,所花费的时间即为 (T_2)。
- 弛豫时间 (T_1) : 从量子比特处于基态开始,施加 180° 的 (R_y) 旋转(也称为 π 脉冲),然后等待量子比特弛豫或衰减回到基态,所花费的时间即为 (T_1)。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