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能体系统的规范验证与因果追踪
1. 火星机器人案例中的目标分析
在火星机器人案例里,通过逻辑推导能得到一些关键结论。最初的表达式为:
((x, y) = (x_{R2}, y_{R2}) ∧ busy ∧ ¬(¬G(x, y) ∧ busy))
可改写为:
((x, y) = (x_{R2}, y_{R2}) ∧ busy ∧ (G(x, y) ∨ ¬busy))
进一步简化为:
((x, y) = (x_{R2}, y_{R2}) ∧ busy ∧ G(x_{R2}, y_{R2}))
由此可知,机器人 (R2) 的 “Burn” 节点上下文蕴含 (¬G(x_{R2}, y_{R2})),这与上述简化后的等式不兼容。所以,(R2) 与目标 (B) 兼容的目标集合为 ({Pick, MGR2})。
- 若 (R2) 执行目标 (MGR2),该目标是可实现的(NS),这意味着 (SCB) 会为真。
- 若 (R2) 执行目标 (Pick),由于此目标是可实现的,且通过 “SeqAnd” 操作符后接着是另一个可实现的目标 “Burn”,那么其父目标 (MGR2) 也会被满足,目标 (B) 同样会被满足。
当 (R2) 的目标分解树(GDT)执行结束时,回顾 (R2) 的触发上下文 (TC(R2) = G(x_{R2}, y_{R2})),显然上述等式能推出该触发上下文。所以,(R2) 会执行其主要目标,从而满足目标 (B)。
2. 与其他工作的比较
2.1 目标分解
Agentspeak 计划的主体是一系列基本动作或(子)目标,当计划被触发时,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3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