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低延迟数据收集的聚合协议解析
1. 协议对比与模拟基础
在数据收集领域,单播和广播两种基础协议有着不同的性能表现。为了深入了解它们的特性,我们主要采用模拟的方法进行对比。在模拟过程中,不预设特定的聚合函数,而是考虑两种极端情况:
- 情况一 :传感器数据可聚合为大小与聚合值数量无关的数据包。此情况适用于对重复值不敏感的聚合函数,如“最大值”。若能识别并过滤包含在多个聚合中的重复项,对重复值敏感的聚合函数(如“平均值”)也适用。
- 情况二 :所需数据包大小随聚合值数量线性增加。
这两种情况哪种更符合现实,取决于传感器值和标识符在聚合中能被高度压缩编码的程度。模拟结果显示,对于固定大小的数据包,广播协议在支持更高采样/收集率的同时,能实现更低的收集延迟,尤其在同步聚合时性能提升显著。然而,当数据包大小随聚合值数量线性增加时,广播协议并无明显性能优势。
2. 同步聚合协议
2.1 单播同步协议
单播同步协议是TAG中原始同步聚合协议的变体。聚合操作基于以接收器为根的树结构进行。传感器按周期t进行读数,不同树层的节点根据与接收器的距离,被分配到不同的传输时间间隔。每个节点i知晓其到接收器的跳数$h_i$和树中的最大跳数H,从而选择自己的传输间隔。
在每一轮j中,节点i在0到$\lambda I$($0 ≤ \lambda ≤ 1$)之间选取随机值$r_j^i$,聚合本轮收到的数据,并在$T_0 + t(j - 1) + (H - h_i)I + r_j^i$时刻发送数据包。研究表明,在$\lambda I$内随机化传输比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6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