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性词汇与社会物质概念形成
物质性词汇与认知转变
世界上存在着比真实物体更多的事物。与托比相比,我对机器人的概念理解非常有限,就像孩子们觉得“GATSUN”毫无意义一样,我也会感知到许多无意义的事物。但在感知过程中,我会不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并且由此不断学习。事物、电线和螺栓都在不断演变,我对机器人的概念也在变化。无论是与事物互动,还是作为旁观者,我们都已经学会了如何让材料与世界产生意义。例如,时钟并非我们生来就了解的事物,它是通过概念和物质相结合的学习过程,才成为一个物质对象。
感知和思维的集体转变并非是将文化视角对准通过分类来呈现的自然世界,而是一种看待方式的调整。就像费曼和安妮在各自的实践社区中,学会与父亲的视角保持一致。安妮学会将自己的感知与父亲的感知相契合,而她的父亲已经以物理学家的集体视角进行感知。不同的人对星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只看到黄色的小点,有些人看到古希腊人讲述的故事和画面,还有些宗教人士将苍穹上的黄点视为上帝的杰作。他们对星星的感知与词汇、故事以及其他物质和文化资源相关,比如望远镜、宗教书籍,还有我们从其身上学习的父母、老师或同龄人。
孩子们在成为物理学家的过程中,受到亲戚和材料本身的鼓励,不断拓展对鸟类、苍蝇和星星的概念。他们的故事和事物中都包含物质性词汇,因为所有的词义都包含物质性词汇。物质性词汇通过故事和事物集体形成有意义的词汇。物理学家们讲述的集体故事,是在集体过程中形成的,将先前的学习转化为情境中有意义的内容。
我们无法确定他们关于父亲、苍蝇和望远镜的故事是否“真实”,也无法判断其他工程师是否会质疑托比讲述机器人意义的方式。像“机器人”这样的概念有其谱系,这些谱系与集体物质实践相关。即使个人感受和词义有所不同,同一个词的集体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