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互联网、数字经济的转型是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社会变革的主线和主要方向。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将是未来中国社会管理、政府运行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所以,未来的社会、政府和经济发展方式将会更加的互联网化、更加的数字化,这必将是不可逆的基本发展趋势。在这种基本的变革趋势环境下,所有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运行方式必须要融入到互联网、数字化这样的发展环境中。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丰富当社会生产力提升,大规模生产中开始涉及复杂的物的传递过程和供需关系网络,而供应链便客观存在于这样的过程与关系网络中,可视为由诸多彼此依存的上下游企业自发构建而成。供应链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而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或经济地位,同样与其供应链竞争力密切相关。随着全球经济环境、贸易格局、创新产业的不断变化,当下已进入到了供应链多元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无论企业、区域或者国家,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和升级能够使得竞争主体有效利用更多资源、单位产能不断提升,从而保持领先地位;而对于供应链发展的忽视或迭代滞后,则终将导致竞争主体被更具优势的对手替代。
供应链管理的实现,是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到达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社会库存,而且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实现了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最终把产品以合理的价格,把合适的产品,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
供应链管理始于最终用户。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管理本身就是以顾客为中心的“拉式”营销推动的结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都是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顾客价值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企业是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组织生产;以往供应链的起始动力来自制造环节,先生产物品,再推向市场,在消费者购买之前,是不会知道销售效果的。在这种“推式系统”里,存货不足和销售不佳的风险同时存在。现在,产品从设计开始,企业已经让顾客参与,以使产品能真正符合顾客的需求。这种“拉式系统”的供应链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原动力的。
供应链管理的优化是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SOFASTSOFT . COM),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贯穿供应链的分布数据库的信息集成,从而集中协调不同企业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
在传统企业运营中,系统协调性差是一种敌对争利的关系,没有协调一致的计划,只顾安排自己的活动,影响整体最优。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但有双赢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理念形态落实到操作实务上。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供应链,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加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产品、工艺、组织、企业文化等),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实现信息共享等。企业应通过为用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或增值的信息而获利。供应商管理库存和共同计划、预测与库存补充的应用就是企业转向改善、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典型例子。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就可以更好地与用户、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实现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计划和竞争策略等方面设计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