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从零开始一起学习SLAM | 掌握g2o顶点编程套路
小白:师兄,上一次将的g2o框架
《从零开始一起学习SLAM | 理解图优化,一步步带你看懂g2o代码》
真的很清晰,我现在再去看g2o的那些优化的部分,基本都能看懂了呢!
师兄:那太好啦,以后多练习练习,加深理解
小白:嗯,我开始编程时,发现g2o的顶点和边的定义也非常复杂,光看十四讲里面,就有好几种不同的定义,完全懵圈状态。。。师兄,能否帮我捋捋思路啊
师兄:嗯,你说的没错,入门的时候确实感觉很乱,我最初也是花了些时间才搞懂的,下面分享一下。
一、g2o的顶点(Vertex) 从哪里来的?
师兄:在《g2o: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Hyper) Graph Optimization》这篇文档里,我们找到那张经典的类结构图。也就是上次讲框架用到的那张结构图。其中涉及到顶点 (vertex) 的就是下面 加了序号的3个东东了。

小白:记得呢,这个图很关键,帮助我理清了很多思路,原来来自这篇文章啊
师兄:对,下面我们一步步来看吧。先来看看上图中和vertex有关的第①个类: HyperGraph::Vertex,在g2o的GitHub上(https://github.com/RainerKuemmerle/g2o),它在这个路径
g2o/core/hyper_graph.h
这个 HyperGraph::Vertex 是个abstract vertex,必须通过派生来使用。如下图所示

然后我们看g2o 类结构图中第②个类,我们看到HyperGraph::Vertex 是通过类OptimizableGraph 来继承的, 而OptimizableGraph的定义在
g2o/core/optimizable_graph.h
我们找到vertex定义,发现果然,OptimizableGraph 继承自 HyperGraph,如下图所示

不过,这个OptimizableGraph::Vertex 也非常底层,具体使用时一般都会进行扩展,因此g2o中提供了一个比较通用的适合大部分情况的模板。就是g2o 类结构图中 对应的第③个类:
BaseVertex
那么它在哪里呢? 在这个路径:
g2o/core/base_vertex.h

小白:哇塞,原来是这样抽丝剥茧的呀,学习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
师兄:嗯,其实就是根据那张图结合g2o GitHub代码就行了
二、g2o的顶点(Vertex) 参数如何理解?
小白:那是不是就可以开始用了?
师兄:别急,我们来看看参数吧,这个很关键。
我们来看一下模板参数 D 和 T,翻译一下上图红框:
D是int 类型的,表示vertex的最小维度,比如3D空间中旋转是3维的,那么这里 D = 3:
我补充一些: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80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