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师兄,g2o框架《从零开始一起学习SLAM | 理解图优化,一步步带你看懂g2o代码》,以及顶点《从零开始一起学习SLAM | 掌握g2o顶点编程套路》我都学完啦,今天给我讲讲g2o中的边吧!是不是也有什么套路?
师兄:嗯,g2o的边比顶点稍微复杂一些,不过前面你也了解了许多g2o的东西,有没有发现g2o的编程基本都是固定的格式(套路)呢?
小白:是的,我现在按照师兄说的g2o框架和顶点设计方法,再去看g2o实现不同功能的代码,发现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只不过在某些地方稍微改改就行了啊
师兄:是这样的。我们来看看g2o的边到底是咋回事。
补充:
class G2O_CORE_API HyperGraph { public: /** * \brief enum of all the types we have in our graphs */ enum G2O_CORE_API HyperGraphElementType { HGET_VERTEX, HGET_EDGE, HGET_PARAMETER, HGET_CACHE, HGET_DATA, HGET_NUM_ELEMS // keep as last elem };不管是顶点还是边,按照hyper_graph.h中的定义,都属于类别HyperGraph。所以内部定义了一个枚举类型。
class a { enum HyperGraphElementType { HGET_VERTEX, HGET_EDGE, HGET_PARAMETER, HGET_CACHE, HGET_DATA, HGET_NUM_ELEMS // keep as last elem }; struct HyperGraphElement { HyperGraphElementType elementType() { return a::HGET_DATA; } }; };从代码角度,这个枚举类型成为了超图类型的一个属性。所以你的定义要么成为顶点,要么成为边。然后类内类重新定义了每个枚举类型的抽象类。
class G2O_CORE_API Data; class G2O_CORE_API DataContainer; class G2O_CORE_API Vertex; class G2O_CORE_API Edge;
一、初步认识g2o的边
师兄:在《g2o: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Hyper) Graph Optimization》这篇文档里,我们找到那张经典的类结构图,里面关于边(edge)的部分是这样的,重点是下图中红色框内。
上一次我们讲顶点的时候,还专门去追根溯源查找顶点类之间的继承关系,边其实也是类似的,我们在g2o官方GitHub上这些
g2o/g2o/core/hyper_graph.h
g2o/g2o/core/optimizable_graph.h
g2o/g2o/core/base_edge.h
头文件下就能看到这些继承关系了,我们就不像之前顶点那样一个个去追根溯源了,如果有兴趣你可以自己去试试看。我们主要关注一下上面红框内的三种边。
BaseUnaryEdge,BaseBinaryEdge,BaseMultiEdge 分别表示一元边,两元边,多元边。
小白:他们有啥区别啊?
师兄:一元边你可以理解为一条边只连接一个顶点,两元边理解为一条边连接两个顶点,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边啦,多元边理解为一条边可以连接多个(3个以上)顶点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参数有什么区别?你看主要就是 几个参数:D, E, VertexXi, VertexXj,他们的分别代表:
D 是 int 型,表示测量值的维度 (dimension)
E 表示测量值的数据类型
VertexXi,VertexXj 分别表示不同顶点的类型
比如我们用边表示三维点投影到图像平面的重投影误差,就可以设置输入参数如下:
BaseBinaryEdge<2,&n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