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ado 中ibert的使用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Vivado的ibert工具进行FPGA GT硬件调试,包括观察眼图、获取误码率和调节串行收发器参数。在测试过程中遇到ibert核无法识别的问题,通过检查时钟、BSCAN_SWITCH_USER_MASK属性和JTAG频率,参照Vivado Debug和Programming User Guide解决了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 概述

通过Vivado 自带的ibert工具可以对FPGA的GT进行板机的硬件调试。通过ibert可以观察眼图,获取误码率以及调节串行收发器的参数。验证信号的稳定性和信号完整性,从而预判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在做ibert测试之前,建议先了解GT的结构,否则很多参数设置看的是一脸茫然......

2 IP配置及测试

ibert中的BERT是比特错误概率测试(Bit Error Ratio Test)的缩写,即误码率测试。Vivado中ibert工具的测试原理是通过收发器的回环实现,通过比对发送/接收的数据,从而得出接收端误码的统计值。

ibert的核配置及使用可以参考网上的其他教程,在此不再赘述。

3 ibert核无法识别

该文主要记录下下载完bit文件后无法识别ibert核的问题。

WARNING: [Labtools 27-3361] The debug hub core was not detected.

Resolution:

  1. Make sure the clock connected to the debug hub (dbg_hub) core is a free running clock and is active.
<think>我们正在回答用户关于Vivado 18.3中使用IBERT IP核的问题。 首先,IBERT(Integrated Bit Error Ratio Tester)是Xilinx提供的一个用于测试高速串行接口(如GTX/GTH/GTY等)的工具,它能够生成和检测高速串行数据,并测量误码率(BER)。 使用IBERT IP核的基本步骤包括:创建工程、添加IBERT IP核、配置IP核、生成比特流、下载到设备并运行测试。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说明在Vivado 18.3中使用IBERT IP核的步骤: 1. **创建Vivado工程**: 打开Vivado 18.3,创建一个新工程,选择目标FPGA器件。 2. **添加IBERT IP核到工程**: 在Flow Navigator中,点击“IP Catalog”,在搜索框中输入“IBERT”,找到“IBERT for UltraScale GTs”(对于UltraScale器件)或“IBERT 7 Series GTs”(对于7系列器件),双击打开配置界面。 3. **配置IBERT IP核**: 在配置界面中,需要设置以下主要参数: - 选择正确的GT类型(如GTH、GTY等)和数量。 - 设置参考时钟频率和线路速率。 - 配置协议(通常选择Custom)和内部数据模式(如PRBS7、PRBS31等)。 配置完成后,点击“OK”生成IP核。 4. **生成顶层设计**: 在Sources窗口中,右键点击生成的IBERT IP核,选择“Create HDL Wrapper”,生成顶层模块。 5. **添加约束文件**: 为IBERT IP核添加引脚约束(.xdc文件),包括参考时钟、收发器引脚等。这些约束通常可以在板卡文档中找到。 6. **生成比特流**: 在Flow Navigator中,点击“Generate Bitstream”,等待综合、实现和比特流生成完成。 7. **下载比特流到设备**: 连接设备并上电,打开Hardware Manager,点击“Open Target”并连接设备,然后下载比特流。 8. **运行IBERT测试**: 比特流下载完成后,在Hardware Manager中会看到“hw_ila_1”和“IBERT”的选项。打开IBERT的扫描窗口,配置测试参数(如测试时间、数据模式等),然后运行测试。 9. **查看测试结果**: 测试完成后,可以查看误码率(BER)和眼图等信息。 注意:具体操作可能因器件型号和板卡设计而有所不同,请参考Xilinx官方文档[^1]。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步骤代码示例(非实际代码,仅为说明流程): ```tcl # 创建工程 create_project my_ibert_project my_ibert_project -part xcvu9p-flga2104-2L-e # 添加IBERT IP create_ip -name ibert_ultrascale_gth -vendor xilinx.com -library ip -version 1.0 -module_name ibert_0 set_property -dict [list CONFIG.C_SYSCLK_REFCLK_FREQ {100} CONFIG.C_REFCLK_SOURCE {MGTREFCLK0} CONFIG.C_GT_TYPE {GTH}] [get_ips ibert_0] # 生成IP核 generate_target all [get_files ibert_0.xci] # 创建顶层包装 create_hdl_wrapper [get_files my_ibert_project.srcs/sources_1/ip/ibert_0/ibert_0.xci] -top # 添加约束文件 add_files -fileset constrs_1 constraints.xdc # 综合、实现、生成比特流 launch_runs impl_1 -to_step write_bitstream -jobs 4 wait_on_run impl_1 # 打开硬件管理器 open_hw connect_hw_server current_hw_target [get_hw_targets *] open_hw_target # 下载比特流 current_hw_device [lindex [get_hw_devices] 0] set_property PROGRAM.FILE {my_ibert_project.runs/impl_1/top.bit} [get_hw_devices] program_hw_devices [get_hw_devices] # 运行IBERT测试(在Vivado GUI中操作更直观,以下仅示意) # 在Hardware Manager中,找到IBERT IP核,打开扫描工具,配置并运行测试 ``` 请注意,以上Tcl脚本仅为示例,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项目调整。 如果在使用中遇到问题,可以查阅Xilinx官方文档UG576(UltraScale架构的GTY收发器用户指南)或UG476(7系列FPGA GTX/GTH收发器用户指南)[^2]。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 §§相关问题§§ 1. 如何为IBERT测试配置正确的参考时钟? 2. 在IBERT测试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式(如PRBS7、PRBS31等)? 3. 如何解读IBERT测试结果中的眼图和误码率? 4. 在IBERT测试中遇到链路不稳定的情况,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5. 如何利用IBERT进行多通道测试? 参考文献: [^1]: Xilinx, "Vivado Design Suite User Guide: Programming and Debugging", UG908 [^2]: Xilinx, "UltraScale Architecture GTH Transceivers User Guide", UG576</think>### Vivado 18.3 中使用 IBERT IP 核的步骤指南 IBERT(Integrated Bit Error Ratio Tester)是Xilinx用于高速串行链路测试的IP核,可测量误码率(BER)和眼图扫描。以下是详细操作流程: #### **1. 创建工程与配置IP核** 1. **新建工程** - 打开Vivado → 创建新工程 → 选择目标FPGA器件型号(如UltraScale/7系列)。 - 工程类型选择 **RTL Project**,勾选 **Do not specify sources**。 2. **添加IBERT IP核** - 在 **IP Catalog** 中搜索 `IBERT` → 双击 **"IBERT for UltraScale GTs"**(或对应系列)。 - 关键配置参数: - **Line Rate**:设置目标线速率(如10.3125 Gbps)。 - **Reference Clock**:输入参考时钟频率(如156.25 MHz)。 - **Protocol**:选择 **Custom**。 - **GT Selection**:勾选需测试的收发器通道。 ```tcl # 示例Tcl命令(可选) create_ip -name ibert_ultrascale_gth -vendor xilinx.com -library ip -module_name ibert_0 set_property CONFIG.C_SYSCLK_REFCLK_FREQ {100} [get_ips ibert_0] # 设置参考时钟 ``` #### **2. 生成输出产品与约束** 1. **生成IP核** - 右键点击IP核 → **Generate Output Products** → 保持默认选项。 - 在 **Sources** 窗口展开IP核,右键点击 **.xci** 文件 → **Generate HDL Wrapper**。 2. **添加约束文件(.xdc)** - 创建约束文件,绑定收发器引脚和时钟(示例): ```tcl # 参考时钟约束 create_clock -name refclk -period 6.4 [get_ports refclk_p] # 收发器引脚约束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AU10 [get_ports gt_refclk_p]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DS_25 [get_ports gt_refclk_p] ``` #### **3. 生成比特流与硬件测试** 1. **综合与实现** - 点击 **Generate Bitstream** → Vivado自动完成综合、布局布线。 2. **连接硬件** - 将FPGA通过JTAG连接电脑 → 打开 **Hardware Manager** → **Open Target** → 选择设备。 3. **加载设计** - 下载比特流(.bit文件)到FPGA → 在Hardware Manager中右键设备 → **Add Configured Core** → 选择 **IBERT**。 #### **4. 运行IBERT测试** 在 **Hardware Manager** 中操作: 1. **链路初始化** - 在 **IBERT Core** 标签页 → 点击 **"Initialize Scan"** 初始化收发器。 2. **误码率测试** - 选择通道 → 设置 **PRBS Pattern**(如PRBS-31)→ 点击 **"Start Test"**。 - 实时显示 **BER**(Bit Error Rate)和 **Elapsed Time**。 3. **眼图扫描** - 切换到 **"Eye Scan"** 标签 → 设置扫描参数(垂直/水平范围)→ 点击 **"Start Scan"**。 - 生成眼图后,分析信号完整性。 #### **注意事项** - **时钟匹配**:参考时钟频率必须与IP核配置一致,否则链路无法锁定。 - **板级约束**:需确保FPGA板上的收发器引脚与约束文件匹配[^1]。 - **温度影响**:高速测试时建议监控FPGA温度,高温可能导致BER升高。 > 官方文档参考: > - Xilinx UG576《UltraScale Architecture GTH Transceivers》 > - Xilinx PG198《IBERT IP Product Guide》[^2]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