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S浪涌测试比较报告-XX-033P 系列 与 RClamp03354P 系统防护能力对比

一、测试目的

  • 模拟实际应用中客户端遭遇之损坏情境,并评估替代方案之可行性。
  • 收集 VBR (breakdown voltage)/IR (漏電流) 曲線確認元件是否存在異常。
  • 验证元件在浪涌条件下之表现,包含浪涌波形触发、导通电压差异,并比较不同TVS元件的浪涌防护表现,观察其导通电压、峰值电压及钳位电压差异。

二、测试条件与方法

  • 测试对象

  • XX-033P 系列(因客户反映该元件于实际应用中保护效果不佳,疑似导致 PHY 损毁,故本次测试针对新样品与退回之元件进行比对分析,以确认其 VBR/IR 特性及浪涌保护能力。 针对退回样品,亦进一步验证其是否已遭破坏,藉以评估该组件在实际系统中之保护效能与可靠性。 )
  • RClamp03354P(与 XX-033P 系列进行对比测试,以确认 RClamp03354P 是否具备更佳的保护效)

  • 两个组件功能一样,但是内部架构有所差异

  • XX-033P

  • RClamp03354P

三、测试退回样品( 分析异常板端之XX-033P)

  • 量测重点
    • 导通电压(Turn-on Voltage)
    • 漏电流 (IR)
    • 钳位电压(Clamping Voltage)
    • 系统输出状态(视频 PHY 是否异常)
  • 测试结果
    • 透过导通电压与漏电流测试,确认退回样品各 Pin 电气特性均落在合理范围内,未见异常损坏情形,整体功能判定为正常。

四、单体测试

  • 测试条件
    • 采用 8/20 μs 浪涌波形 进行测试
    • 施加电压逐级上升,观察系统功能变化与 TVS 行为特性

1. XX-033P

  • TVS 于12V 尚未触发,可以看到完整的8/20us 波形(黄色曲线),无电流反应(蓝色曲线)

  • TVS 于12.5V 触发,可以看到8/20us 波形被箝制(黄色曲线),TVS导通因此电流产生(蓝色曲线)

  • 特性觀察
    • 如下图,实测12.5V 与Clamping 电压约 11.5V (5A, 8/20μs,datasheet definition)接近。
    • 12V_OFF → 12.5V_ON:必须等到 ~12.5V 才导通

2. RClamp03354P

  • 下图为测试现象
  • TVS 于9.04V 尚未触发

  • TVS 于9.2V 触发

  • TVS 于板子上摆设的位子

五、TVS+主板测试

1. XX-033P 系列

  • 测试电压到达10.9V
    • 屏幕已无图像输出,但PHY阻抗仍显示正常,应PHY内部已有部分损坏。
    • 测试的Surge clamping voltage 如下,可以看到10.9V 峰值的电压(黄色曲线),是完整的Surge波形,并没有动作出现Clamping 的现象,TVS虽未开始动作但已有电流(黄色曲线),在TVS尚未动作而出现有1.38A的电流代表 PHY 已完全承受电流此时屏幕无影像输出,代表 PHY 于 10.9V 已经无法承受。

  • 测试电压到达12V
    • PHY 阻抗下降,显示受浪涌破坏。
    • TVS 无箝位功能出现。
    • 此器件对于 PHY 的保护效果明显不足。 在较低浪涌条件下(11V),系统即出现功能异常,12V 确定完全损坏。

 2. RClamp03354P

  • 测试电压到达12V
    • 屏幕影像输出正常,PHY阻抗仍显示正常。
    • 测试的Surge clamping voltage 如下,可以看到Rclamp03354P在9.12V就动作,因此当输入电压到达12V,clamping voltage 只有9.12V,远低于11V破坏电压。

  • 测试电压到达22V
    • 屏幕影像输出正常,PHY阻抗仍显示正常。
    • 测试的Surge clamping voltage 如下,可以看到Rclamp03354P在9.2V就动作,因此当输入电压到达22V,clamping voltage 只有9.12V,远低于11V破坏电压,也可以看到电流已有8.08A,比上图3.92A还高,但是clamping voltage并没有增加。

  • 特性觀察
    • 触发电压约9.12V。
    • 钳位电压约 7V(10A, 8/20μs,datasheet 定义)。
    • 在更高浪涌压力下,系统依旧维持正常。

六、比较分析

项目

XX-033P 系列

RClamp03354P

作业电压(VRWM)

3.3伏

3.3伏

触发电压 (Vbr/Vt1)

~12.5伏

~9.2伏

浪湧能力 (Ipp, 8/20µs)

6A

10安

箝位电压 (Vc)

11.5V型。@5A

7V型。@10A

动态电阻( Rd)

约0.2Ω

0.13Ω

系统测试表现

11V 無影像輸出、12V PHY 阻抗下降

12V、22V 均能保持正常影像輸出

整体可靠性

易受浪涌影响,保护启动偏晚

低触发、强钳位,能显著提升系统可靠性

 七、结论与建议

  • XX-033P系列 其触发电压较高,浪涌能力相对不足,导致在 11V~12V 条件下系统即出现异常。
  • RClamp03354P 具备更低的触发电压与更强的浪涌承受力,能更早启动保护机制,并在 22V 条件下仍维持系统功能正常。
  • 在应对 不可预期的 Hot-plug 浪涌电压 时,RClamp03354P 能显著降低 PHY 失效风险,提升整体系统可靠性。

建议

  • RClamp03354P视为优先替代方案,取代XX-033P系列。
  • 未来在高速接口设计中,可优先选用具备低触发电压+高浪涌能力的方案,以确保产品长期稳定。

常见问题

 题目 1

问: 在电路板设计中,为什么TVS二极管要尽量靠近连接器脚位放置?


答:
ESD能量会沿着最短路径传导至地,若TVS离连接器太远,ESD电流会先经过长走线再被吸收,这段走线会产生寄生电感与电压尖峰,造成实际保护效果下降,甚至在IC端触发导通前已被损毁。 因此TVS需贴近接口端、并搭配良好接地。

题目 2

问: 在实际应用中,为什么有些电源线(如12V电源)会选择TVS的「反向截止电压(VRWM)」略高于系统电压?
答:
如果VRWM选得太低,TVS在正常工作电压下会有漏电流或提前导通,造成功耗与系统误判。 略高于工作电压能避免误导通,同时在瞬间突波时仍能快速响应,达到「正常不干扰、突波即动作」的设计平衡。

 题目 3

问: ESD测试中若发现TVS没有导通,但IC仍受损,可能有哪些原因?
答:

  1. TVS反应速度不够快,突波已进入IC。
  2. PCB布线电感过大,导致TVS未能有效吸收能量。
  3. TVS封裝功率不足,遭到部分擊穿。
  4. ESD路径未完整回地,ESD电流改走IC内部路径。
    →应检查TVS选型、布局与接地质量。

 题目 4

问: 为什么在 Type-C 界面设计中,有时候会同时使用 TVS 与共模滤波器(Common Mode Filter)?
答:
TVS 与共模滤波器保护目的不同。

  • TVS 用于吸收突波与 ESD,保护电压过高的瞬间事件。
  • 共模滤波器则用于抑制高频共模噪声,改善EMI/EMC。
    两者并用可兼顾 静电保护 + 讯号完整度,通常 TVS 会放在连接器端最前面,共模滤波器放在其后方靠近控制IC,以达最佳保护与讯号质量平衡。

 题目 5

问: 为什么有些设计在电源端与信号端会选用不同类型的 TVS?
答:
电源线通常承受较大浪涌电流,重视能量吸收能力(Ipp),因此会选用 功率型 TVS
讯号线则着重低电容、低漏电与高速反应,因此使用低电容 ESD Diode
两者虽同为 TVS,但设计重点完全不同,一般不建议互换使用。

本篇作者-诠鼎集团-丹尼尔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