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机制中的感官处理
1. 感官处理与决策的分离
在目前分析的简单模型中,感官处理和决策制定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离。在两层前馈网络中,感官处理和决策制定是“打包”在一起的,而增加第三层则为二者的分离提供了可能。在神经系统(除了可能最简单的那些)中,感受器之后的神经层会塑造感官信息,而决策制定则发生在离感觉器官更远的地方。也就是说,一部分处理过程与动物最终对刺激的反应方式无关。
例如,图1.8展示了一个感官处理最少的情况,而人类对视觉刺激的处理则是另一个极端,它建立在许多层和许多并行处理路径之上。
为什么不直接根据感觉器官的信息来做决策呢?乍一听,这似乎很矛盾。因为生物体可获取的所有感官信息都已经存在于感受器层面了。实际上,从技术意义上讲,感官处理会导致信息减少。关键在于,感受器的活动模式会转化为后续层中更有利于决策的活动模式。现实世界的许多属性在感受器活动中表现得很差,同一个物体可能会产生非常不同的活动模式,错误地表明这些模式来自不同的物体。像异或问题这样的复杂辨别情况,也能从输入模式的处理中受益。
2. 神经生理学研究中的感官处理类型
在神经生理学研究中,可以发现多种感官处理方式:
- 侧抑制 :它能使关于刺激变化的信息可用于决策或进一步的感官处理。
- 感受野 :指感觉器官(或任何其他神经层)中能刺激后续层中细胞的部分。例如,一个神经元可能只对落在视网膜特定受限部分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个部分就被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从更抽象的意义上说,感受野也可以指能够激发神经元的输入模式。在神经系统中已经发现了多种感受野,如猫视觉皮层中的方向敏感细胞,每个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