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626)
  • 收藏
  • 关注

原创 Neuron:优化超声神经调控以实现行为和生理的无创控制

摘要:聚焦超声能够以无创方式调节神经活动,但有效的刺激参数是否适用于不同的脑区和细胞类型仍不清楚。我们运用聚焦超声结合光纤光度测定法,为大脑的四个不同觉醒中枢确定了最佳神经调节参数,力求引发明显的行为变化。通过坐标下降法,我们发现兴奋或抑制的最佳参数截然不同,其效果在不同脑区和细胞类型中通常是保守的。优化后的刺激能引发清晰、针对特定目标的行为效应,而等效能量的非优化方案则导致行为变化显著减少或无变化。这些结果与听觉干扰无关,并且与预期相反,还伴随着依赖环氧化酶的局部血流和温度的持续降低,且在不同脑区有特定的

2025-04-03 12:08:05 757

原创 Cell Rep. Med. 安徽医科大学卜俊杰实验室发表神经调控研究成果

结果显示,tDCS和tACS对脑电神经振荡信号的调控机制存在差异,具体来说,tDCS对脑电神经振荡表现了广谱效应,即刺激调控后多个脑电频段均发生变化;进一步,两种电刺激方法在PD的运动症状调控上产生了功能分离,tDCS和tACS都能调控PD的僵直-运动迟缓,但tDCS还可以特异性调控PD的震颤。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作为无创神经调控主流技术之一,在改善PD症状方面都显示出一定的临床潜力,但尚不清楚两种方法是否通过一致的神经振荡机制来调控PD的运动症状。

2025-03-31 14:09:45 109

原创 Biological Psychiatry子刊|新乡医学院于毅/赵宗亚团队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和EEG预测rTMS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研究结果表明,将脑电图与临床特征相结合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反应预测性能。但其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治疗无明显反应,这限制了。和临床特征结合的特征集在各分类模型中取得了较好的分类性能,其中,基于。该研究开发了一个基于脑电和临床特征的多模态可解释的预测框架来预测。,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寻找可靠的基线生物标志物来预测。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该研究的特征选择方法在有效区分。方法来解释每个特征对模型预测的贡献情况(见图。的治疗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研究价值。对模型预测具有较大的影响,在预测。

2025-03-31 14:04:52 762

原创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结构化信息驱动的有向脑连接模型

摘要:了解一个大脑区域如何在体内对另一个区域施加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用于推断或预测定向连接的模型的限制。尽管这种神经相互作用依赖于大脑的解剖结构,但在宏观尺度上,结构(或解剖)连接是否能为定向连接模型提供有用的约束仍不清楚。在这里,我们回顾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当前研究现状,强调了基于推断的有效连接和基于预测的定向功能连接之间的关键区别。我们探讨了将结构连接整合到定向连接模型中的方法:通过先验分布、状态空间模型中的固定参数以及结构学习算法的输入。虽然有证据表明整合结构连接能显著改进定向连接模型,但缺乏对可靠性

2025-03-27 10:02:45 388

原创 脑龄预测:系统评估站点效应、样本年龄范围和样本量

结构神经影像数据已用于计算大脑生物年龄的估计值(脑龄),该年龄与其他具有生物学和行为学意义的大脑发育和衰老测量方法有关。人们对脑龄的持续研究凸显了对基于大量健康个体数据进行预训练的强大且公开的脑龄模型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们之前发布了一个发育性脑年龄模型。在这里,我们扩展了这项工作,以开发、验证和共享一个预训练的脑龄模型来覆盖人类的大部分年龄范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从 35,683 名健康个体(年龄范围:5-90岁;

2025-03-24 11:52:36 779

原创 深部脑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摘要背景:难治性抑郁症(TRD)影响约30%的重度抑郁症(MDD)患者。深部脑刺激(DBS)是一种针对TRD的研究性干预手段,但其疗效存在差异。我们通过本荟萃分析综合不同试验设计、解剖靶点和机构的疗效及副作用数据。方法:我们按照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指南进行了PubMed系统综述。纳入2009年至2020年的7项随机对照试验(RCT,n=198)和8项开放标签试验(n=77)。结局指标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或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评分,以及随时间变化的缓解

2025-03-21 13:22:37 497

原创 Nature Communications:人类皮层的微结构不对称性

人类大脑皮层表现出半球间不对称,但这种不对称的微观结构基础仍未完全了解。在这里,我们使用一个死后男性大脑来探测特定层的微观结构不对称。总体而言,前部和后部区域分别表现出向左和向右的不对称,但这种模式在各个皮质层之间有所不同。使用活体人类连接组计划 (N= 1101) 的T1w/T2w 微观结构数据观察到了类似的前后模式,其中平均皮质不对称与死后第三层的不对称 最为相似。此外,发现微观结构不对称是可遗传的,随年龄和性别而变化,并且与内在的功能不对称相对应。

2025-03-19 15:15:44 765

原创 Nature Mental Health:精神分裂症的转录组、脑结构与临床表型的变异性

摘要:理解遗传变异与大脑异常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精神分裂症(SCZ)的跨尺度病理生理机制至关重要。这项横断面研究确定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基因表达个体差异的大脑结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收集了 43 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样本 RNA 测序数据、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和临床评估数据,以及 60 名健康对照的数据。通过 RNA 测序数据,我们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存在基因水平和亚型水平的表达改变。我们还发现,差异基因表达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组变异相关和差异大脑基因表达。结合基因表达和大脑成像的多变量相关分

2025-03-14 11:28:27 918

原创 Brain Stimulation|利用双侧顶叶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研究δ波相位在时间测中的作用

在模型中施加 tACS,并模拟不同相位偏移的情况后,发现时间预测准确率呈现典型的正弦波调制模式(Fig. 6B)tACS 诱导的相位变化 直接影响时间预测的准确性,与实验数据一致。在单一模态vs .跨模态时间预测的比较中,单一模态下tACS 影响了时间预测精度,跨模态下tACS 并未显著调制预测能力。整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间歇性施加4 秒,电流斜坡时间为 500 毫秒,相对于视觉事件设置六种不同的相位延迟(0°、60°、120°、180°、240°、300°)。

2025-03-14 11:26:33 879

原创 TMS-EEG数据预处理的标准化

摘要:将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技术与脑电生理活动记录相结合,在神经科学领域正日益普及。经颅磁刺激(TMS)与脑电图(EEG)的同步组合尤为成功。遗憾的是,为有效与大脑活动相互作用所需的强磁脉冲,不可避免地会在同步 EEG 采集中引入伪影。因此,需要进行细致且有效的预处理,以高效去除伪影。不幸的是,正如文献中已报道的那样,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可能会导致结果出现差异。在这里,我们旨在对目前可用的三种主要 TMS-EEG 预处理流程,即 ARTIST、TESA 和 SOUND/SSP-SIR 进行特征描述,为需要

2025-03-10 13:20:58 762

原创 Brain:阿尔茨海默病无创脑刺激的新兴领域

摘要:治疗认知障碍是现代临床神经科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过去的几年里,无创脑刺激作为一种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地用于改善认知障碍患者的表现,并作为一种辅助方法用于提高认知表现正常的个体的能力。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对大脑连接性和功能的更深入理解促进了不同无创脑刺激方案的发展。最近的研究表明,多种模式的经颅刺激方法可以增强大脑可塑性,对认知功能产生有益影响。在转基因小鼠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的临床前研究和认知障碍严重程度不同的临床研究中都显示出了改善。虽然该领域仍在努力解决目标人群标准化、频率、强度、治疗持续

2025-03-06 11:53:01 2019

原创 全生命周期的功能连接变化:一项横断面研究

在功能脑网络时代,我们对健康人群的生命周期中脑网络如何演变的理解仍然有限。在这里,我们使用脑磁图研究了 792 名健康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功能连接,这些个体分为青年(13 至 30 岁)、中年(31 至 54 岁)和晚年(55 至 80 岁)。利用校正后的虚相位锁定值,我们绘制了大脑区域间 delta、theta、alpha、beta 和 gamma 经典频带内连接的演变图。

2025-03-03 15:53:22 662

原创 Nature Mental Health:成瘾的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摘要:作为一种神经生物学过程,成瘾涉及与物质相关的病理性模式以及一系列具有慢性和复发性病程的行为。神经影像学技术能够在从神经递质受体到大规模脑网络的多个尺度上评估大脑活动、结构、生理和代谢情况,为探究物质使用障碍所涉及的核心神经过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通过神经影像学识别出的奖赏和显著性处理、反应抑制、内感受和执行功能等神经基础方面的异常,有助于开发药物、神经调节和心理治疗干预措施,以调节紊乱的神经生物学过程。闭环或开环干预可以将这些生物标志物与神经调节实时或离线整合,实现刺激参数的个性化设置,从而进行精准干预

2025-02-28 15:39:26 1344

原创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小脑在社会与情感学习中的作用

摘要:小脑后部在人类的社会和情感学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三个系统及其相关神经网络为小脑的这一功能提供支持:作为扩展感觉运动整合网络一部分的生物动作观察系统;由心理化网络支撑,用于理解他人心理和情感状态的心理化系统;以及支持核心情感(不)愉悦和唤醒过程的边缘网络。在这篇综述中,我将阐述这些系统和网络如何借助在小脑后部与大脑新皮层之间起始和终止的功能性互惠连接,来支持社会和情感学习。有人提出假设,认为小脑后部的一个主要功能是识别和编码事件的时间序列,这或许有助于优化社会和情感学习并使其自动化。我将探讨运用神经影

2025-02-24 15:59:43 599

原创 Science:大规模神经元记录的分析方法

摘要:由于仪器、分子工具和数据处理软件的创新,同时记录数百或数千个神经元的活动已成为常规操作。这些记录可以通过数据科学方法进行分析,但尚不清楚应使用哪些方法或如何将其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我们回顾、分类并展示了多种用于神经群体记录的分析方法,并描述了这些方法如何用于解决神经科学中的长期问题。我们回顾了从数学简单到复杂、从探索性到假设驱动、从新近开发到更成熟的方法。我们还展示了一些在分析大规模神经数据时常见的统计陷阱。1. 引言过去十年中,出现了许多用于研究大脑的新工具。其中包括通过电生理或光学成像方法记录大量

2025-02-21 09:49:04 1067

原创 Science Advances|人类空间导航过程中海马-内嗅复合体的时间干涉电刺激调控

提取目标区域的BOLD(血氧依赖性)活动:(A)每次刺激期间,右侧海马(左侧条形图)和右侧内嗅皮质(右侧条形图)内的平均BOLD活动。tTIS靶向右侧HC-EC相关的行为表现的变化:(A)iTBS组参与者每次试验花费的时间短于cTBS组、(B)对出发时间的进一步分析(直到参与者开始主动运动的持续时间)显示iTBS比cTBS更短的检索尝试时间源于iTBS更短的离开时间、(C)每次试验的导航距离(可能反映导航路径的效率)、(D)距离误差(即,正确位置和重新调用位置之间的距离,反向索引空间存储器的精度)。

2025-02-21 09:47:05 749

原创 eLife综述:gamma神经振荡节律-大脑健康的守护者

摘要:大脑活动中的伽马振荡(30 - 150Hz)已经被研究了八十多年。尽管在过去三十年中,人们在试图理解其功能作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关于它们在感知、认知和行为中的因果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回顾了产生伽马振荡的基本神经机制,然后聚焦于两个主要研究方向。第一个方向探讨了关于伽马振荡在大脑信息处理中功能作用的主要理论,同时也突出了一些关键的不同观点。第二个方向回顾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该方向提出伽马振荡具有治疗作用,即通过感觉刺激(GENUS)来实现伽马节律的同步。我们广泛讨论了 GENU

2025-02-17 09:38:23 801

原创 Cell综述|精神疾病的神经科学:面向未来

精神疾病源于大脑功能障碍。尽管许多神经外的因素都会影响这些疾病,但最终,大脑科学将带来新的治疗方法。同时,我们对这个复杂器官的理解并不完整,导致人们经常认为神经科学尚未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做出重大贡献。这篇评论试图反驳这种说法,使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神经科学的进步如何在过去促进了精神卫生保健的进步,以及当前的成就如何为未来的进一步进步奠定了基础。2. 引言为了奠定这篇综述的基础,首先必须定义其界限。特别是,考虑“精神疾病”一词的含义很有用。这个术语及其同伴“心理健康”经常使用,但定义较少。在神经科学研究的背景

2025-02-17 09:35:28 906

原创 大脑-身体连接的生理学:局部、反射和中枢通讯

行为与身体生理紧密同步。身体的内部需求驱动行为选择,而最佳行为表现需要协调的生理反应。内部状态由神经系统动态呈现,以影响情绪和情感,身体-大脑信号也直接对外部感官线索作出反应,使生物体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适应和追求其目标。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研究了大脑-身体连接的解剖学和功能,这些连接体现在局部、反射和中枢调节水平上。我们在免疫系统的背景下探索这些层次循环,特别是通过免疫感受的视角,并讨论其失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 引言随着我们对生物体生理学的理解不断加深,我们显然遗漏了这一难题的一个重要部分。生物体并非

2025-02-16 10:09:59 797

原创 Nature mental health:连接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大脑、生活方式和环境途径

摘要:抑郁症和焦虑症在患有慢性身体疾病的人群中非常普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身体和心理疾病的共病与共享的生物学途径有关。然而,关于大脑在连接身体和心理健康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本文利用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的多模态脑成像和器官特异性生理标志物,建立了七个器官(包括心血管、肺、肌肉骨骼、免疫、肾脏、肝脏和代谢系统)的基线健康状况与4-14年后心理健康结果(特别是抑郁症和焦虑症)之间的前瞻性关联。我们揭示了通过大脑介导的多条途径,通过这些途径,器官健康状况不佳可能导致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我们识别了生活方

2025-02-16 10:08:08 611

原创 nature neuroscience:整合脑干和皮层功能结构

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它通常被排除在体内人脑映射工作之外,从而阻碍了对脑干如何影响皮质功能的全面了解。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高分辨率 7 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来获得一个功能性连接组,该连接组涵盖皮质和横跨中脑、脑桥和延髓的58 个脑干核。我们在脑干中发现了一组紧凑的整合中心,它们与大脑皮层有着广泛的连接。脑干和大脑皮层之间的连接模式表现为神经生理振荡节律、认知功能专业化模式和单模态-跨模态功能层次。皮质功能拓扑和脑干核之间的这种持续对齐是由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和转运体的空间排列决定的。我们使用来自同一

2025-02-16 10:05:53 941

原创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帕金森病治疗:当前策略与未来研究重点

摘要:帕金森病(PD)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进行性残疾、左旋多巴抵抗症状的出现以及治疗相关并发症,给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本综述中,我们探讨了当前PD治疗的研究现状,并概述了未来推进疾病理解和治疗的优先事项。我们确定了未来几年的两个主要研究重点:首先,通过整合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和靶向生物疗法来减缓疾病进展;其次,通过改进现有的症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输注疗法)来推迟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长期管理。疾病修饰的道路因PD的多方面病理生理学和多样化的机制而受阻。正在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α-突触核蛋白

2025-02-16 10:04:16 1480

原创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交谈过程中朋友之间倾向于开拓新话题而陌生人之间倾向于寻找共同话题:超扫描研究

摘要:在交谈过程中,人们常常努力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信息(寻找共同话题),同时也会分享新颖或令人惊讶的信息(开拓新话题)。在此,我们测试朋友和陌生人是如何平衡这两种策略来与彼此建立联系的。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超扫描技术,我们通过追踪二人组在半结构化的增进亲密感的交谈过程中的神经和语言轨迹,将对共同话题的偏好测量为随着时间推移而趋于一致,将开拓新话题测量为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分歧。在我们的研究中,60组(其中30组是朋友二人组)参与了一场有明确提示且轮流发言的实时交谈。我们的分析显示,朋友在神经

2025-02-16 10:02:45 972

原创 Psychophysiology|经颅时域干涉电刺激(tTIS)对精神旋转任务过程中事件相关的α活动的影响

RotationBaseline块中的基线准确度分析未显示刺激的统计学显著主效应[F(2,45)= 1.38,p = 0.263,P = 0.058],对任务准确度的分析没有显示刺激的主效应[F(2,45)= 0.653,p = 0.525,P = 0.028],表明所有组的任务准确度都有相当的提高。这导致的结论是,ERD的变化并不伴随着行为表现的变化。其输入到具有因子周期(参比,试验)和受试者间因子刺激(tACS,tTIS,假刺激)的rmANOVA中,然而,主效应刺激和交互效应周期×刺激均未达到显著性。

2025-02-16 09:59:45 864

原创 NeuroImage|在视觉感知过程中对枕叶皮层的经颅电刺激改变了BOLD活动的幅度:一种tES-fMRI方法

对于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阳极刺激的在线效应较小。在tACS的情况下,我们的主要发现是,在刺激期间并没有显著的BOLD活动变化,但在刺激后强烈且广泛的BOLD信号下降。与假刺激的比较:通过将tACS在枕叶皮层的后效与假刺激的后效进行比较确认了tACS引起的BOLD信号变化的方向和空间定位:枕叶以及顶-额区域的BOLD信号出现显著下降。研究采用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10 Hz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刺激时间为10分钟,刺激部位为健康成年人枕叶皮层,在呈现不同视觉刺激时进行。

2025-01-10 09:48:37 412

原创 Cortex|经颅直流电刺激调节离线视觉振荡活动:脑磁图研究

此外,作者发现与假刺激组相比,有效刺激组在闪烁频率的谐波处神经诱导效应显著降低,并且有效刺激组在靠近阴极的右侧额下回(IFG)出现了显著的事件相关去同步(ERD)反应,而假刺激组则没有。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量化经颅直流电刺激引起的视觉处理振荡动力学方面的变化。尽管有效刺激组的基础阿尔法功率增加了,但观察左图(相对功率展示图)会发现,在相对于基线来考量任务诱导产生的振荡阿尔法反应时,两组之间并没有因基础阿尔法功率的差异而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也就是有效刺激并没有改变任务刺激对大脑活动所诱导出的阿尔法反应模式。

2025-01-10 09:46:19 258

原创 Nature:抑郁症患者的额-纹状体凸显网络显著扩张

摘要:数十年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和连接方面存在轻微差异,这阻碍了机制洞察或识别疾病发病风险因素。此外,抑郁症是周期性的,很少有纵向神经影像学研究,限制了对推动情绪状态转变的机制的理解。新兴领域的精密功能映射已经利用密集取样的纵向神经影像数据显示健康个体之间和内部脑网络拓扑和连接的行为上有意义的差异,但这种方法尚未应用于抑郁症。在这里,使用精密功能映射和几个深度取样个体的样本,我们发现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的额-纹状体显著网络在皮质中扩张了近两倍。这种效应在几个样本中均可复制,并主要由网络边界

2025-01-10 09:44:13 779

原创 EEG和MEG稳态和动态静息态网络比较

使用神经影像技术对静息态网络(RSN)进行表征,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大脑活动组织的理解。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了RSN的电生理基础和其动态性质,揭示了大脑网络的瞬时激活,时间尺度为毫秒级。虽然先前的研究证实了由脑电图(EEG)识别的RSN与由脑磁图(MEG)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识别的RSN之间的可比性,但大多数研究采用了静态分析技术,忽略了大脑活动的动态性质。通常,这些研究使用高密度EEG系统,限制了它们在临床环境中的适用性。针对这些差距,我们的研究使用中密度EEG系统(61个传感器)研究RSN,并将其

2025-01-10 09:41:28 1089

原创 Brain Stimulation:经颅超声神经调节的临床前与临床研究系统综述

摘要背景:低强度经颅超声已迅速崛起为一种非侵入性且颠覆性的神经调节工具,广泛应用于基础神经科学研究以及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治疗中。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并更新低强度经颅超声在神经调节方面的临床前与临床研究,并强调功能性脑成像在指导、深入理解和预测神经调节反应方面的新兴作用。方法:通过搜索Web of Science和Scopus数据库,我们系统地回顾了关于人类和动物经颅超声神经调节的研究。结果:我们确定了187项相关研究并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116项临床前研究和71项临床研究,研究对象来自不同的队列。在更广泛的

2025-01-06 11:12:51 1173

原创 Nature Communications:小鼠、猕猴和人类大脑进化过程中的fMRI网络动力学

摘要:研究者以前曾利用对fMRI 时间序列进行时间平均分析的方法描述了一些哺乳动物物种的进化相关网络。然而,fMRI 网络活动是高度动态的,并在以秒为单位的时间尺度上不断演变。不同哺乳动物物种的静态 fMRI 网络活动的动态组织是否一致仍不清楚。通过对 fMRI 时间序列进行帧向聚类,我们发现清醒的雄性猕猴和人类的内在 fMRI 网络动态特征是在一组 4 种主导的、神经解剖学上同源的 fMRI 共激活模式(C-MODES)之间反复转换,其中三种模式在雄性啮齿类动物大脑中也有可信的表现。重要的是,在所有物种

2025-01-06 11:11:21 711

原创 TBS直接电刺激重塑人脑网络

摘要: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是一种模式化的大脑刺激技术,它模拟3 - 8赫兹的内源性大脑节律性脉冲串,已成为治疗多种脑部疾病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不过TBS作用的神经机制仍未得到充分理解。我们利用颅内脑电图(iEEG)对10名正在接受颅内监测的术前癫痫患者进行了TBS的神经效应研究。在此我们发现,在29个额叶和颞叶部位进行的直接电TBS的单个脉冲串在广泛的大脑皮层区域引发了强烈的神经反应。这些反应在刺激呈现过程中表现出局部场电位电压的动态变化,包括反应增强或减弱的情况,这暗示了短期可塑性的存在。更

2025-01-06 11:07:57 956

原创 用脑刺激治疗阿尔兹海默症:从临床前模型到人类非侵入性刺激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且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对大脑功能产生有害影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AD患者。本综述探讨了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第一个围绕动物研究和临床前模型的使用,以深入了解AD的潜在机制和潜在治疗策略。具体而言,它深入探讨了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等干预措施的有效性,阐明了它们对理解病理生理机制和潜在治疗应用的意义。第二个方向集中在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技术在AD背景下的应用。证据表明,NiBS可以成功调节与各种神经系统和神经精神障碍相关的认知功能,包括AD,这一点已经通过有希望的

2025-01-06 11:05:52 1109

原创 大脑内在网络的振荡机制

摘要:无创神经影像学已经揭示了人类大脑在静息状态下基于特定网络的动态特征,但其潜在的神经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我们对42名受试者采用了颅内脑电图技术,以表征默认模式网络(DMN)、额顶叶网络(FPN)和突显网络(SN)中的局部场电位。我们发现,在DMN中,低频段(θ和α波段)的网络内相位相干性更强;而在FPN中,高频段(γ波段)的网络内相位相干性更强。隐马尔可夫模型表明,DMN表现出对低频相位耦合的偏好。相位-振幅耦合(PAC)分析显示,DMN中的低频相位调制了FPN的高频振幅包络,这表明静息状态下内在脑网络的

2024-12-19 11:11:53 808

原创 BMC Psychiatry|新乡医学院于毅/赵宗亚团队揭示强迫症患者异常的EEG微状态非线性特征

研究发现,与HC相比,OCD患者的微观状态A、B、C的持续时间显著减少,而微观状态D的发生时间显著增加。为探讨OCD组和HC组之间的差异,提取了每类微状态的时间参数,包括持续时间(Duration)、出现频率(Occurrence)、覆盖率(Coverage)以及过渡概率(TP)(图3)。进一步采用SVM、LR和GNB三种机器学习模型对OCD和HC进行分类,基于微状态时间参数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77%、71%、77%,而基于微状态序列非线性特征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80%、85%、80%。

2024-12-19 11:07:46 875

原创 Biological Psychiatry:真实世界数据如何促进精神病学精准医学治疗的发展

摘要:精准医学旨在通过患者分层来改善治疗反应和临床结果,并且在治疗精神障碍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需要几个重要因素才能将当前的实践转变为精确的精神病学框架。最重要的是 1)生成可访问的大型真实世界训练和测试数据,包括从多个来源集成的基因组数据,2)开发和验证用于分层和预测的高级分析工具,以及 3)开发临床上有用的患者监测管理平台,这些平台可以集成到医疗保健中现实生活中的系统。本综述总结了获取关键要素的策略——使用新颖的人工智能算法从大型生物样本库中获得与电子健康记录和健康登记数据相结合的有力样本——以预测严

2024-12-19 11:06:14 905

原创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前额叶学习的时间尺度

在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中,侧前额叶皮层(PFC)对于即时的、目标导向的行为和工作记忆至关重要,这在经典上被认为与支持长期学习和记忆的认知和神经回路是不同的。然而,在过去几年中,人们对这种教科书观点进行了重新考虑,即在追求即时目标的过程中,不同时间尺度的记忆引导行为不断相互作用。在这里,我们首先详细介绍与目标导向行为最短时间尺度相关的神经活动(需要在工作记忆中维持当前状态和目标),以及如何通过长期知识和学习塑造这些活动 — 即过去如何影响当前行为。然后,我们将概述从秒到年的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学习如何驱动灵长类动

2024-12-19 11:03:26 1000

原创 Brain Stimulation|实时相位调整的经颅交流电刺激增强工作记忆

在实验组中,该网络中增强α同步的相位滞后在不同参与者之间存在差异(223±114◦)(图3B),并与增强WM准确性的相位滞后相关(rmmi = 0.610, p = 0.0270,排列检验)。重要的是,α同步调制的幅度也与WM的幅度相关精度调制(r = 0.456, p = 0.0248)(图3C)。在没有电刺激的情况下,实验(0.699±0.351 κ)组和对照组(0.780±0.246 κ)的闭环系统(参与者和环路中的硬件模拟)的基线性能相当(t(44) =-0.890,p = 0.378)。

2024-12-19 11:00:51 616

原创 Brain Stimulation|压力启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可增强工作记忆中情绪内容的更新

这些发现强调了个体先前的情感状态在形成他们对tDCS的反应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情绪工作记忆的背景下。研究采用2×2的被试间设计,包括任务条件(控制组与压力组)和刺激条件(虚假刺激与真实tDCS),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四组。与以往的研究不同,作者的研究发现表明,压力启动并未增强tDCS对非情绪性工作记忆表现的影响,表现为准确性或反应时间未发生显著变化。在所有的心理和生理测量中,结果显示任务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如图4所示)。总体而言,在非情绪的n-back任务的准确性和反应时间上,实验组,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

2024-12-19 10:57:39 721

原创 Science:利用超声的机械效应进行无创治疗

背景:聚焦超声 (FUS) 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医疗技术,可将非电离声波能量集中在体内深处,以产生治疗性生物效应,而不会损害周围组织。它可以以多种方式利用,利用热或非热作用机制产生瞬时或永久性组织变化。它可以包装成大尺寸或小尺寸的外形尺寸,专为灵活的治疗处方而设计,也可以为涂抹器提供解剖学特定的设计。治疗重点可以小到一粒米,也可以扫描多个靶标以产生更大的治疗量。因此,FUS 提供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治疗方法工具箱,可用于为给定适应症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在临床上,FUS 在碎石术和白内障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这些手术中

2024-12-03 11:28:24 720

原创 Brain|人类记忆和认知中的高频振荡:记忆痕迹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摘要:尽管人们在理解记忆和认知的细胞和分子过程方面取得了进展,并成功地调节了脑部疾病患者的认知表现,但对神经生理机制的探索仍然不足。经典脑电图频谱之外的高频振荡已成为基本认知过程的潜在神经相关因素。在人类内侧颞叶和新皮质的颅内记录中,可检测到跨越伽马(60 - 150 赫兹)、涟波(80 - 250 赫兹)及更高频率范围的高频振荡。与其他非振荡活动不同,这些持续时间、频率和振幅各异的短暂电生理振荡被认为是由小至单个皮质柱体积内的神经元群协调尖峰脉冲产生的。虽然它们的确切起源、机制以及在健康和疾病中的生理作用

2024-12-03 11:25:57 1094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