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i2011 debt 还债

本文介绍了一种解决特定图论问题的算法——如何使一群人之间的债务通过最少的花费完全清偿。通过构建有向图并结合拓扑排序与深度优先搜索(DFS),文章详细解释了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与关键步骤。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Description
有N个人,每个人恰好欠另一个人Bi元钱,现在大家都没有钱,政府想要给其中一些人欠,使得大家都不欠别人钱。
如A欠B 50,B欠C 20,则当政府给A50元时,A会立刻用50还清和B的债务,B也会立刻用20还清和C的债务。
欠款必须一次还清。如A欠B 50, B欠A 50,你不能给A 49元让A还49元给B。
问政府至少花多少钱?

Input
第一行 N(2N200,000) 表示居民数
接下来 N 行, 每行有两个数 Ai Bi , 表示第 i 位居民欠编号为Ai的居民 Bi 元钱 (1AiN,Aii) , 1Bi10,000

Output
如题

Sample Input
4
2 100
1 100
4 70
370

Sample Output
170

HINT

标准题解请点击这里

自己的题解
如果 i ai钱,那么就让 i ai连一条边,就构成了一个图。
在这个图中如果一个点的入度为0(包括一个人的所有父亲都还清了债务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处理过程中入度变成了0),那么没有人会给他钱,那么政府就必须给这个人钱,使他还清债务。
没错,就是拓扑排序。
但是拓扑排序只适用于有向无环图,如果出现了环,那么这个环里的点都不会被遍历到。
没错,拓扑排序后每个点都处于一个环中,这时只要dfs找环即可。
接下来详细说明记录答案的方法:

图1
这个样例有两个地方要注意:第一个是2号点收到了1还给他的30块钱后,要还给3号点的钱数是20块钱,也就是说2号点拿到钱后自己先保留10块钱;第二个是3号点收到了二号点的20块钱后,接下来应该直接给4号点10块钱,不需要等到找环时再进行寻找。

图2
这个样例要注意的是:2在收到1给的10块钱后,接下来只需要给2号点5块就可以使得这里面的整个环都被满足。(具体如何寻找这个点请看代码)

图3
这个样例中,2号点如果收到了1号点的10块之后还不足以还清欠下的债务,那么政府必须给2号点补贴10块钱。(具体如何实现还是看代码)

代码

#include <cstdio>
#include <algorithm>

const int maxn=200000;
const int inf=2000000000;

int n,have[maxn+10],ans;
int stack[maxn+10],head;
int son[maxn+10],need[maxn+10];
int ru[maxn+10],b[maxn+10];

int search(int now)
{
    int res=0,r=now,f=inf;
    if(need[now]+have[son[now]]<need[son[now]])
    {
        res+=need[son[now]]-need[now]-have[son[now]];
        have[son[now]]=need[son[now]]-need[now];
    }
    now=son[now];
    while(now!=r)
    //寻找图3中描述的点并将给予的补贴计入答案
    {
        if(need[now]+have[son[now]]<need[son[now]])
        {
            res+=need[son[now]]-need[now]-have[son[now]];
            have[son[now]]=need[son[now]]-need[now];
        }
        now=son[now];
    }
    while(!b[now])
    //寻找图2中描述的点
    {
        b[now]=1;
        f=std::min(f,std::max(need[now]-have[now],0));
        now=son[now];
    }
    return res+f;
}

int main()
{
    scanf("%d",&n);
    for(int i=1; i<=n; i++)
    {
        int s,v;
        scanf("%d%d",&s,&v);
        son[i]=s;
        need[i]=v;
        ru[s]++;
    }
    for(int i=1; i<=n; i++)
    {
        if(!ru[i])
        {
            head++;
            stack[head]=i;
        }
    }
    while(head)
    {
        int u=stack[head];
        head--;
        b[u]=1;
        if(need[u]<=have[u])
        {
            have[u]-=need[u];
            have[son[u]]+=need[u];
            if(!b[son[u]])
            {
                ru[son[u]]--;
                if(!ru[son[u]])
                {
                    head++;
                    stack[head]=son[u];
                }
            }
        }
        else
        {
            ans+=need[u]-have[u];
            have[u]+=need[u]-have[u];
            have[son[u]]+=need[u];
            have[u]-=need[u];
            ru[son[u]]--;
            if(!b[son[u]])
            {
                if((!ru[son[u]])||(need[son[u]]<=have[son[u]]))
                //逻辑或后面的条件特判图1中的情况
                {
                    head++;
                    stack[head]=son[u];
                }
            }
        }
    }
    for(int i=1; i<=n; i++)
    {
        if(!b[i])
        {
            ans+=search(i);
        }
    }
    printf("%d\n",ans);
    return 0;
}
### 回答1: 题目描述: Eko 有一排树,每棵树的高度不同。他想要砍掉一些树,使得剩下的树的高度都相同。他希望砍掉的树的高度尽可能地少,你能帮他算出最少要砍掉多少棵树吗? 输入格式: 第一行包含两个整数 N 和 M,分别表示树的数量和 Eko 希望的树的高度。 第二行包含 N 个整数,表示每棵树的高度。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最少要砍掉的树的数量。 输入样例: 9 5 2 3 4 7 8 9 10 11 12 输出样例: 3 解题思路: 二分答案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知道了 Eko 希望的树的高度,那么我们就可以计算出砍掉多少棵树。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遍历每棵树,如果它的高度大于 Eko 希望的树的高度,那么就将它砍掉,否则就保留它。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二分答案的方法来确定 Eko 希望的树的高度。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树的高度排序,然后二分一个可能的 Eko 希望的树的高度,然后计算砍掉多少棵树,如果砍掉的树的数量小于等于 M,那么说明 Eko 希望的树的高度可能更小,否则说明 Eko 希望的树的高度可能更大。 最后,我们可以得到最少要砍掉的树的数量。 时间复杂度:O(NlogN)。 参考代码: ### 回答2: 这道题目是一道模拟题,需要模拟机器人的移动过程以及得出最终机器人的位置和朝向。首先需要明确机器人的起始位置以及朝向,其次需要读取输入的指令,根据指令逐步移动机器人,并顺便判断是否会越界或者碰到障碍物。最后输出最终机器人的位置和朝向。 在本题中,需要按照从西向东、从北向南、从东向西、从南向北的顺序判断机器人的朝向。为了方便表述,我把机器人的朝向表示为0、1、2、3,分别代表从西向东、从北向南、从东向西、从南向北。 具体地说,机器人按照指令逐步移动时需要分情况讨论,比如: 1.当前机器人朝向为0,即从西向东: 若指令为F,则x坐标+1,但需要判断是否越界或者碰到障碍物。 若指令为L,则朝向变为3。 若指令为R,则朝向变为1。 2.当前机器人朝向为1,即从北向南: 若指令为F,则y坐标-1,但需要判断是否越界或者碰到障碍物。 若指令为L,则朝向变为0。 若指令为R,则朝向变为2。 3.当前机器人朝向为2,即从东向西: 若指令为F,则x坐标-1,但需要判断是否越界或者碰到障碍物。 若指令为L,则朝向变为1。 若指令为R,则朝向变为3。 4.当前机器人朝向为3,即从南向北: 若指令为F,则y坐标+1,但需要判断是否越界或者碰到障碍物。 若指令为L,则朝向变为2。 若指令为R,则朝向变为0。 最后输出最终机器人的位置和朝向即可。 在编写程序时需要注意判断边界和障碍物,以及要用scanf读取输入,不要用C++的cin,否则会TLE。此外,由于本题没有给出边界和障碍物,需要自己设置。最后,本题的思路不难,但是需要认真仔细地处理各种情况,多测试几组数据找出程序的漏洞,这样才能通过本题。 ### 回答3: 本题为一道组合数学题,需要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进行分析。 题目要求将n个方块填入3*3的网格中,每个方块可以是红色、绿色或蓝色的一个。要求每行、每列和对角线上的方块颜色都不相同。求方案总数。 首先考虑对第一行进行颜色选取。由于第一行每个位置的颜色都不影响其他行和列,故第一行的颜色选取不影响总方案数。所以假设第一行颜色已经确定,考虑第二行的颜色选取。第二行中各位置的颜色受到第一行的限制,只有第一行某位置颜色的补集才能选取。例如,若第一行第一个位置是红色,那么第二行第一个位置不能选取红色。因为每行颜色不能相同,所以第二行受到第一行限制的位置只有3个。第三行同理,由于前两行的限制,只有2个位置可选。做完颜色选取后,再将每行的方块进行排列,此时我们可以使用错排公式得到方案数: D(n) = n!(1 - 1/1! + 1/2! - 1/3! + ... + (-1)^(n)/n!) 最终,方案总数即为每个第一行颜色选取方法下的错排方案数之和。按题意枚举第一行的颜色,就可以得到最终的方案总数了。 总结一下,本题所需要的知识点为:错排公式、颜色限制对组合数的影响、暴力枚举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