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香农发表了著名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首次提出“信息熵”的概念,从此,一切抽象的信息都可被数学化度量,这篇论文也被视为信息论的开山之作。
此后,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以图书形式再版了这部划时代的杰作,至今(英文版)销量已超过 40 000 册,是通信领域经久不衰的经典读物。
在本书中文版即将上市之前,我们诚挚邀请通信领域专家与爱好者参与这一经典作品的审读工作。
本书拟招募 6 位审读者,每人负责 3~4 万字的稿件。
要求:具有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相关领域背景;阅读细致,认真负责;能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审读完成。
审读形式:电子稿
勘误提交方式:可直接使用 PDF 批注格式回稿,也可整理成文本形式,发送至编辑邮箱 wangjh@turingbook.com 。
参与形式:扫码报名。筛选通过后,我们微信联系您。
报名截止:2025 年 6 月 25 日。
审读奖励:《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文版图书一本。另外,您的名字会出现在中文版图书的致谢名单中。
具体的内容划分见下表,每一部分各需三位参与审读。
审读划分 | 对应目录 | 页码 |
PartⅠ:1~4章 | 文前 | 4 |
第 1 章 分析性通信研究的总体背景 | 1~6 | |
第 2 章 层次 A 的通信问题 | 7~30 | |
第 3 章 通信问题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 | 31~36 | |
第 4 章 无噪声的离散系统 | 37~83 | |
PartⅡ:5~8章 | 第 5 章 有噪声的离散信道 | 84~105 |
第 6 章 连续信息 | 106~127 | |
第 7 章 连续信道 | 128~141 | |
第 8 章 连续信源产生信息的速率 | 142~152 | |
附录 | 153~172 |
审读意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问题:
1.术语
术语翻译错误,比如与业内惯用翻译不一致
术语的使用前后不一致
2.语句
翻译错误,或者译文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读起来别扭、机翻感重
3.原文错误
原书的知识性错误,可直接纠正
最新情况与写作图书时不符,即内容过时,这种可以以脚注说明
单词拼写错误、汉字错别字、量纲、单位、公式及各种符号错误、插图与表格信息错误
坐等大家踊跃报名参与~也欢迎大家转发推荐给身边相关方向的小伙伴们!
《通信的数学理论》
克劳德·E.香农,沃伦·韦弗 | 著
李锡涵 | 译
内容简介
《通信的数学理论》是信息论领域的奠基之作,分两部分详细解释了通信的数学理论基础。第一部分(1~3章)由沃伦·韦弗撰写,他提供了通信领域的全景式概述,为读者后续深入学习数学理论作铺垫。第二部分(4~8章)为香农发表的《通信的数学理论》论文原文,该论文深入探讨了通信理论的数学基础,包括离散和连续信源、信道容量、编码理论等核心概念,并讨论了这些理论在通信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作者简介
克劳德·E.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美国数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信息论创始人,生前是麻省理工学院名誉教授。他于1936年(20岁)获得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1940年(24岁)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和博士学位,1940年~1941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41年~1972年任职于贝尔实验室,1958年~1978年任麻省理工学院Donnor科学教授,1978年从麻省理工学院退休,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名誉教授。他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为信息论和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
沃伦·韦弗(Warren Weaver),美国数学家,为机器翻译的早期研究者之一,是美国许多科学研究的推动者。
译者简介
李锡涵,伦敦大学学院(UCL)计算机系博士研究生,谷歌开发者专家(机器学习领域),图书《简明的TensorFlow 2》作者。研究方向为学习优化,曾在NeurIPS、CIKM、AAMAS等会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个人主页:https://snowkylin.github.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