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意识的奥秘:从视觉感知到大脑机制
1. 弗朗西斯·克里克的探索之路
弗朗西斯·克里克年少时就对两个科学问题充满兴趣:生命的奥秘和意识的奥秘。他的母亲或许未曾料到,几十年后的1953年,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会发现DNA的结构,解开生命的一大谜团。然而,克里克并未满足于此。1977年,他前往索尔克研究所后,重拾对意识的长期兴趣。鉴于当时对大脑视觉部分已有较多了解,他决定聚焦视觉意识问题,认为理解视觉感知的神经基础将为探索意识其他方面的神经基础奠定坚实基础。
2. 视觉感知的“探照灯假说”
20世纪80年代,意识研究在生物学家中并不流行,但这并未阻止克里克。视觉感知充满了难以理解的错觉和奥秘,为寻求解剖学和生理学机制的解释,他提出了新颖的“探照灯假说”。神经节细胞通过视神经投射到丘脑,丘脑再将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皮层。克里克指出,存在从皮层到丘脑的反馈投射,就像探照灯一样,可能会突出图像的某些部分以便进一步处理。
3. 意识的神经关联
克里克在探索意识的过程中,与当时在加州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克里斯托夫·科赫密切合作,他们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探索“意识的神经关联”(NCCs),即负责产生意识状态的大脑结构和神经活动。在视觉意识方面,这意味着寻找大脑不同部位神经元的放电特性与视觉感知之间的关联。他们假设,我们对初级视觉皮层(大脑皮层中最先接收视网膜输入的区域)发生的事情并无意识,而是只意识到视觉皮层层级中最高层发生的事情。双眼竞争研究为此提供了支持,在双眼竞争中,给两只眼睛呈现不同图案,视觉感知会在不同图像间突然切换,初级视觉皮层的不同神经元会对来自每只眼睛的图案做出反应,而在视觉层级的较高层,许多神经元只对被感知的图像做出反应。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