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天文文献的解读与行星研究
在古代天文研究领域,对巴比伦天文文献的解读是一项重要且充满挑战的工作。这些文献包含了丰富的天文信息,涉及行星运动、时间计算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相关的解读规则、具体的行星研究案例以及其中蕴含的天文知识。
1. 文献解读的常规规则
文献解读有着一系列严格的规则,这些规则确保了对古代天文文献的准确理解和分析。
- 版本头部信息 :每个版本的文献开头都会提供一系列关键信息,如泥板或碎片的博物馆编号、出处(巴比伦或乌鲁克)、日期(若已知)、尺寸、正反面的排列方式(O/R 表示绕水平轴翻转,O–R 表示绕垂直轴翻转)、已发表的照片和副本,以及内容的简短描述。若泥板的宽度、高度或厚度未完整保存,不完整保存的尺寸后面会跟着原尺寸的重建值,用圆括号括起来,如 10(12);若无法估计,则用星号表示,如 10( )。
- 转写规则
- 结构标记 :转写包含泥板结构的标记,如面、列、部分(程序和表格)和行。程序文本的列在正面从左到右排列,反面通常从右到左排列;表格文本的列通常在两面都从左到右排列。泥板划分为程序(P1, P2, …)是根据水平线,有时是连续行之间的空白推断出来的。在翻译中,子程序(a, b, c 等)有额外的结构层次,但在转写中不标记。
- 符号和单词 :楔形文字符号根据《Das akkadische Syllabar》和 Neugebauer 引入的一些额外规则进行转写。例如,数字 9 的旧版本和 LB 版本都转写为 9;GAM 在乘法中表示“tim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