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系统A的算法与函数解析
1. 模板表与日食表
与月球系统B相比,系统A的模板表较少。大部分模板表仅包含Φ和G列,但有一个仅包含K和M列。这些表与朔望表采用相同的算法计算。日食表本质上是朔望表的节选,其中连续的行对应着相隔5或6个月的连续日食可能性。它们与其他朔望表使用相同的算法计算,部分日食表还包含W列。
2. 每日运动表算法
现存两份月球系统A的每日运动表(ACT 80和81),均有损坏,仅部分保留了T ∗、Φ∗、B∗⊙、C∗、E∗和F∗列,可能原本还有其他列。
2.1 提泰(tithi)作为事件框架的细分
每日运动表列中的连续值对应着连续的真实提泰,提泰是一个构建的单位,定义为实际朔望月的1/30。在阿卡德语中,提泰被称为“日”(umu),因此它不是一个恒定的时间单位,而是事件框架的细分。其实际持续时间因朔望月而异,就像朔望月的持续时间一样。为了将这种提泰的用法与行星系统中的平均提泰区分开来,用符号τ表示真实提泰,用τ表示平均提泰。当能计算df ∗(30)时,带星号函数30τ的净差值df ∗(30)等于相应不带星号函数的月差值d,这从数学上证明了带星号函数适用于真实提泰,而非平均提泰或日。
2.2 每日运动表的目的
月球系统A的每日运动表列与朔望表中的对应列具有相同的天文解释,只是Φ∗后的第一列包含B∗⊙,即太阳的黄道位置。现存的每日运动表中未保留B∗列。有几个程序文本涉及带星号的函数。初步流程图展示了这些函数之间的关系,但由于没有每日运动表保留到其右边缘,所以不清楚F∗之后可能还有哪些列。行星的每日运动表和月球系统B的每日运动表目的明确,因为它们仅包含时间和黄道位置,而月球系统A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5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