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数学中的算术运算解析
1. 加法相关运算
1.1 身份守恒与加法表述
在一些涉及加法的表述中,身份守恒的概念有助于理解一些不太明确的短语。例如,将一定天数加到“太阳年”上,结果是另一个时间间隔,后续被称为“太阴年”。这里在“年”前插入“值”,避免让人误以为结果仍是“太阳年”,这表明“QN的值”有效掩盖了QN的身份,加法似乎是作用于其数值而非数量本身。
1.2 “追加”(To append)
在少量程序文本和LB数学问题文本中使用“(w)as.abu(da˘h)”表示“追加”。在OB数学中,它是最常见的加法动词,但在LB时期,其作用被“t.epˆu(tab)”取代。“追加”的表述形式如下:
- Q2 ana Q1 (w)as.abu(da˘h):将Q2追加到Q1
- Q2 [ana mu˘h˘hi] da˘h:将Q2追加到它
例如,在早期塞琉古时期的月球程序文本中有:40 ninda a - na 6.4.30 da˘h - ma 6 u˘s 5.10,即把40 nin追加到6,4;30,结果是6 · 60(和)5;10 。这体现了“(w)as.abu”的不对称、身份守恒的性质。
1.3 “累积”(To accumulate)
“累积”(kamaru)在OB数学中就很常见,用于两个或多个数量的对称加法。在天文程序文本中,其表述为:
Q1 u Q2 [{ana mu˘h˘hi|itti} a˘hami˘s] kamaru (GAR.GAR):将Q1和Q2累积在一起
加法中的“累积”是对称的,即加数可以互换。它通常用于加数在某种程度上相似的情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2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