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技术评估:MPT与ICF、GATE使命的契合
1. 引言:ICF分类与GATE倡议概述
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逐渐意识到,若在选择辅助技术(AT)时不考虑用户的个人因素、历史背景(个性)以及使用环境,单纯依靠技术很难解决残疾人的问题。MPT模型的三个维度——环境、个人和技术的特征,强调了AT用户的体验和意见是评估AT效果的基础。
MPT的多维交互理念,早于从1980年的ICIDH到2001年的ICF的范式转变。ICIDH传播的是线性、单向和因果的人类功能模型,而ICF经过1993 - 1999年的修订,逆转了ICIDH的观点,关注个体功能的潜力、表现以及在特定生活情境中的参与度。当ICF成为全球标准化语言后,MPT模型与ICF找到了共同基础,其上下文构建与MPT框架一致,为进一步确认其优势和科学严谨性提供了国际权威框架。
MPT不仅跟踪了WHO在残疾概念化、测量和政策制定方面的重要发展,还强调了WHO对AT的方案性方法的核心要素,包括共享ICF的语言、人 - 环境匹配模型、多学科评估的必要性、用户驱动的方法、对用户情感、心理和社会维度的认可,以及技术使用的生命周期视角。
2. AT定义的演变
- 美国法律定义 :根据美国《辅助技术法案》和WHO《世界残疾报告》,AT指任何用于增加、维持或改善残疾人功能能力的物品、设备或产品系统。该定义强调使设备成为辅助产品的是使用者而非其内在特性,主流和日常通用技术在用于增强残疾人功能能力时也被视为AT。但此定义未完全采用ICF语言,与ICF术语不完全一致。
- ISO定义 :2016年,I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